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蝸牛是如何生長繁殖的?

蝸牛是如何生長繁殖的?

福壽螺的生長和繁殖

福壽螺是壹種卵生動物,雌雄同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福壽螺的繁殖季節為每年3月至165438+10月,其中5月至8月為繁殖旺季,適宜水溫為18℃ ~ 30℃。壹旦受精,可多次產卵,交配後3-5天開始產卵。夜間,雌螺爬到水面以上15-40 cm的池壁、木樁和水生植物的莖葉上產卵。卵圓形,粉紅色,卵徑約2毫米,卵相互粘附形成塊狀,壹次產卵1粒,200 ~ 1000粒,壹年產卵20 ~ 40次,產卵3 ~ 5萬粒。

三代在廣州出生,第壹代幼螺生長93天後開始產卵,卵期9天。第二代幼螺孵化期為102天,日平均溫度為27.1℃,相對濕度為88%。第二代螺在生長63天後產卵,卵期為11天,即孵出第三代幼螺。第三代螺生長至次年3月底,仍為幼螺***189天,日平均溫度18.2℃,相對濕度78%,各代螺重疊。螺齡20 ~ 80天,10天後,壹代增重0.9g,二代增重2.398,三代增重0.188。第壹代每只母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70.1%,第二代每只母螺平均繁殖1068只。

1,福壽螺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屬於福壽螺科福壽螺屬的軟體動物,外形與田螺十分相似,體型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食用加熱不足的蝸牛,可能會引起人體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1981引入我國,已列入我國第壹批外來入侵物種。

它的肉可以食用,但是味道不好,所以不被人喜歡。此外,它還是壹些珍貴水生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都有栽培。食用加熱不足的蝸牛,可能會引起人體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完全的蝸牛後可被感染,可引起頭痛、發熱、落枕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引起癡呆甚至死亡。所以吃螺螄的時候壹定要註意徹底加熱。

2.形態特征

個體較大,每個為100 ~ 150g,最大個體可達250g以上。被稱為巨型蝸牛。福壽螺皮薄肉厚,可食部分占蝸牛體重的48%。它不僅是壹種美味的食物,也是壹種高蛋白飼料。

福壽螺全身由頭、足、臟囊、外套膜和殼五部分組成。頭腹面為肉質足,足面寬而厚,可在池壁上爬行,種植莖葉。殼短而圓,大而薄,殼右旋,有4 ~ 5個螺旋層,多為黃褐色或深褐色。有壹個薄膜肺囊,可以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有輔助呼吸的作用。肺囊充氣後,可使蝸牛浮於水面,受擾時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沈。

福壽螺與蝸牛相似,但在形狀、顏色和大小上有區別。福壽螺的殼色比普通螺淺,呈黃褐色,而福壽螺的殼色為藍褐色。蝸牛的椎尾長而尖,蝸牛的椎尾平而短。蝸牛的殼是圓的,而蝸牛的殼是平的。

它有壹個螺旋形的殼,殼的顏色隨著環境和蝸牛年齡的變化而變化。有光澤,有數條細縱紋,爬行時頭腹部突出。頭部有兩對觸角,前觸角短,後觸角長,後觸角基部外側有壹只眼睛。蝸牛左側有1粗的肺吸管。成體殼厚,殼高7cm,幼體殼薄,殼縫合線沈入淺溝,殼臍深而寬。貝類是雌雄同體和雜交的。卵圓形,直徑2mm,產卵初期為粉紅色至鮮紅色,卵表面有壹層不明顯的白色粉末,在5-6月的溫度下5天後由灰色變為褐色,此時卵已孵化成幼螺。蛋塊呈橢圓形,大小不壹,蛋排列整齊,蛋層不易脫落,呈鮮紅色。小的雞蛋塊只有幾十塊,大的能達到壹千多。夜間在水面以上的幹燥物體或植物表面產卵,如莖幹、溝壁、墻壁、田埂、雜草等。,剛孵化的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遊生物。經過3-4個月的發育,幼螺性成熟。除了遇到不利環境條件時產卵或遷徙,它們壹生都生活在淡水中。當遇到幹旱時,它們會關閉外殼,靜止不動3-4個月或更長時間。

參考數據

百度百科:/item/% E7 % A6 % 8F % E5 % AF % BF % E8 % 9E % BA/4201051?fr =阿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