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舞蹈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是宗教。印度舞蹈源於對上帝無與倫比的虔誠、潔凈和無私。舞者用手指、手臂、眼睛、五官和身體來表達和詮釋宇宙萬物。所以印度舞只在廟裏為神靈表演,給印度舞增添了壹層神秘色彩。
■起源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就像宗教壹樣,關於它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越傳越神秘。不過,更可信的說法是,印度舞蹈起源於古代對神靈的崇拜。為了取悅上帝,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祭祀儀式。久而久之,祭祀活動逐漸成型,舞蹈源於日常生活。
■歷史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第安人的祖先就非常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舞者的銅像和男舞者的石像,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了明顯的發展,並有文字記載。舞蹈者在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有記載。甚至還有專門以跳舞唱歌為生的種姓?。
到了公元前4世紀,印度偉大的法家博尼尼也提到了?跳舞?這個詞。至於印度史詩之壹《羅摩衍那》,關於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
■分類
古典舞
?馬尼普利舞
?巴拉塔·納蒂揚
?赫塔克裏舞
?凱塔克舞蹈
民間舞蹈
?彭戈拉舞
?格塔舞蹈
?秋季摩爾舞
?博瓦伊舞蹈
?戈比舞
?Lasse舞蹈
■特點
印度舞蹈節奏明快,4分鐘的舞蹈大約有50個動作。包括手勢、眼神、內心想法、面部表情,這種多變的姿態可以代表人的世俗欲望,甚至可以代表天地等自然景物和晝夜等自然現象。
●跳舞前,保持雙腿彎曲,雙手合十,表演開場。
●伸出雙手,雙腳向前邁。隨著音樂開始,改變妳的手的姿勢。
低沈的音樂開始出現?敲門敲門。節奏,開始改變行動的步伐。
●保持微笑。
●跳舞動作越來越快,手的姿勢五花八門。
■服裝
在印度,通常只有已婚女性才會穿長達6米的紗麗,除了舞蹈演員,即使是非常年輕的女孩也可以穿成這樣。有時候,舞者也會穿旁遮普語:褲子+及膝長裙+長圍巾。褲子的款式很多,有寬的,有緊的。圍巾的系法各不相同。平時可以戴在脖子上,跳舞時系在腰上,增加線條感。旁遮普語已經成為壹種時尚,這種風格的衣服去年在日本流行起來。
配件:
額頭上長而尖的裝飾物叫BINDI。傳統的BINDI非常大,上面布滿了鉆石和寶石。但是簡潔的風格很受歡迎。女孩子結婚或者跳舞的時候壹般都會戴。眉毛上方的壹圈裸鉆也可以叫賓迪,代表好運。
紅點:眉毛之間的紅點。跳舞時,為了增加亮度,也可以用小鉆石代替傳統的紅點。如果是以穆斯林為主題的舞蹈,只能用小菱形,因為紅點是印度教的象征。不跳舞的時候,通常只有已婚女性才能點紅點。
手鐲:
在印度舞蹈中,手勢是非常重要的舞蹈語言,所以舞者很在意手鐲。穿的很多,最多20。
腳踝:
在印度舞蹈中,有大量的跺腳動作,這些動作需要嘎吱嘎吱的聲音和快速的節奏,所以腳趾非常重要。據說有些舞者被訓練成只動腳上壹小塊肌肉,這樣只有壹只腳鈴響。
■行動
手部姿勢:
印度舞蹈的壹個重要元素是手的姿勢。手勢大約有100種,每壹種都有特定的含義,有的代表美好,有的代表和平,有的代表憤怒,有的甚至代表醜陋。印度人認為手勢是人神溝通的象征,不同的神喜歡不同的手勢。
印度舞蹈手語不可預測。比如手指和面部的手勢用來表達美,蓮花手勢是為神靈表演時常見的手勢。手勢不僅讓觀眾眼花繚亂,還體現了表演者思維的活躍,是真正的腦力鍛煉。巧妙又得心應手。?
微笑:
在跳舞的過程中,舞者始終發自內心的微笑,表達著快樂平和的心境。
頭部運動:
頭部有節奏地向左和向右移動。
腰部運動:
腰部的擺動使身體變得優雅。
足部運動:
腳趾,腳跟,跺腳。印度舞腳的動作也很有表現力。
眼睛:
跳舞時翻白眼是印度舞的精髓。
●跳躍的姿勢代表印度神鳥?皮卡可?。跳的時候,註意眼睛要盯著手。這種跳躍姿勢不僅優美,還可以練習身體平衡,提高骨密度,尤其是臀部和骨盆的力量。
與其他舞蹈不同,印度舞要求舞者處於半蹲的姿勢。這個姿勢對大腿和臀部線條有好處!
●想擁有各種各樣的眼睛?向印度舞蹈學習!保持頭部不動,眼睛向各個方向轉動。記得轉彎時要睜大眼睛。
●擡起腳跟踮起腳尖。印度舞腳的動作會讓妳擁有漂亮的小腿和腳踝。
●跳舞過程中,肩膀始終保持平展姿勢,轉頭也有助於維持頸椎。
跳印度舞時,妳必須保持背部挺直。這解釋了為什麽印度美女擁有世界上最性感的後背。
■發展
事實上,印度舞蹈的發展離不開印度電影的發源地寶萊塢。據說年產量比美國好萊塢還多,CCTV6還翻譯了壹些寶萊塢電影。編輯
著名舞蹈教育家金閃閃曾評論說,如果妳想成為印度的明星,表演不是第壹位的,但舞蹈是第壹位的。寶萊塢電影都是音樂片,有很多舞蹈片段。如果妳想體驗印度舞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印度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