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
正因為人“秉天地之氣而生,法四時而成”,所以中醫學首先要註意的 養生 法則,叫做“順四時”。為什麽要順四時呢?
我們可以問壹下,地球上哪裏最適合人類生存呢?答案是溫帶。盡管南極和北極也有陰也有陽,但是它們沒有晝夜陰陽的交替。南極和北極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陰陽是隔離的,不是陰陽交替,所以南極和北極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而熱帶則是壹年長夏,沒有分為四季,陰陽也不是交替的。溫帶四季分明,人在這個地區中生活,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個四季的變化,對人類的身體、智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類漫長的發展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使溫帶人的大腦溝回越來越深。所以生活在溫帶的人應該很自豪,因為溫帶人很聰明。這種狀態,是誰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要想了解中醫的“順四時” 養生 ,就首先要了解中醫的“四時”,如果妳不了解這個“四時”,就沒有辦法談中醫的 養生 。這是因為我們人活在“氣交”之中,“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我們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間的這個天氣和地氣的交會之中,“人以天地之氣而生,法四時而成”講的就是人是天地的產物,我們都是根據四時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這樣的法則來完成自己的生、長、壯、老、已的全過程,這是中醫學特有的理念。
中醫認為:“人法自然,人順四時。”如果妳按照四時的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個規律來 養生 的話,就可以減少疾病在妳身上的發生幾率。《黃帝內經》中有壹句話,叫做“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虛邪賊風”是什麽?就是在某個時令中,違背正常氣候的時候,中醫就叫做虛邪賊風,這些東西都會導致人疾病的發生。
現在很多老人都願意住平房,不願意住在閣子上面,為什麽呢?因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點,冬暖夏涼。冬天外面再冷,妳進去以後都有股暖氣,夏天外面再熱,妳進到平房裏都有壹股涼氣,這在中醫學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氣而生。我們看看農村的那些長壽老人,幾乎全是住在平房裏。我們現在都住樓房了,而樓房裏只有天氣沒有地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狀態和五臟是直接相關的。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裏面向外走,裏面的氣血相對的不足了,這個時候人常常會有肝陰不足的狀況。中醫認為,春氣與肝氣相通,中醫說的肝,就是把人的氣血從裏面向外調動的主要臟器,而春天正是氣血生發的過程,所以說春氣與肝氣相通。
到夏天的時候,人的氣血都到外面來了,這時候外面非常充盈。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為什麽這麽說呢?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夏天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的時候,妳會感到胸悶氣短,這就是因為在夏天的時候,夏氣和心氣之間有壹個相關性。
秋天落葉的時候,是人的氣血從外面向裏面收的時候,這時人的五臟裏面最重要的臟器就是肺,肺氣與秋氣相通。肺氣有什麽作用呢?它有宣發與肅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妳的氣血順利地從外面向裏面走,所以這個過程同肺氣直接相關,所以中醫說肺氣與秋氣相通。
到冬天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完全到裏面去了,這時冬氣與腎氣相通。
綜上所述,按照中醫學的觀點,春夏秋冬對應肝心肺腎,這四個臟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關的。因此,我們中醫上的 養生 要遵從四季變化。
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裏面往外調動,那麽在這時候,我們就應該註意養肝。有很多人壹到春天的時候就經常半夜醒來或者睡不著覺,這是因為人的陽氣白天行於外,晚上歸於內,歸於內歸到哪呢?就是歸於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陰陽調和就能睡著,如果肝血不足,陽氣就回不去了,妳就老睜著眼睛,睡不著覺,即使回去了,1點到3點是肝經旺盛的時候,如果肝陰不足,肝經有熱,就把陽氣給頂回來了,妳就醒了,到5點多鐘,肺氣旺了,妳就又能睡著了。還有就是有些女同誌在月經前後睡眠不好,這就是因為血行於下,氣浮於上,且女性以肝為先天,肝血不足,陰不斂陽的時候就不想睡,也睡不著。
到冬天的時候,我們大家壹定要註意,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陽出來了,您再起來。現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點多鐘不到6點就出去鍛煉,但那不叫鍛煉,那叫折騰。為什麽中醫講冬天壹定要跟著太陽走呢?因為冬天的時候,天地都在閉藏中的狀態,我們前面說了,植物這時候所有的營養都在根部,如果妳過多、過早、過激烈地鍛煉的話,妳的毛孔就要開放了,毛孔的開放不利於妳精氣的儲藏。因此,冬天鍛煉,壹定要等著太陽。跟著太陽跑,太陽出來了,妳再出去遛彎去,太陽落山了,妳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著霧露風雪去鍛煉,這個是不符合中醫 養生 的規律的。
冬天的時候是萬物和氣血避藏的時候,人的情誌,要非常註意什麽呢?情誌中要註意別害怕,別驚恐,別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妳要讓自己若有所得。從情緒上講,妳要覺得自己很滿足,不要驚恐、不要害怕,如果妳天天在這種驚恐害怕中,是不利於腎氣的內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