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糖控制不好,心臟病
糖尿病不僅僅是血糖水平的波動,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並發心血管疾病,誘發心肌梗死而死亡!醫生說,現行的糖尿病治療指南建議降糖藥物要兼顧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作用,但應用對象不同。糖友在使用前可與醫生詳細溝通,以免誤踩地雷,大大降低養生效果。
根據厚生省最近公布的65438+2004年十大死因,糖尿病* * *導致9530人死亡,排名第五。此外,糖尿病本身就是壹種全身性的代謝紊亂,長期血糖控制不好還會引起其他器官和功能的患病和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就是明顯的例子。
臺大醫院本部主治醫師吳卓表示,我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從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綜合征到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狹窄甚至心肌梗死,約占總數的2-50%。可見,降血糖藥物需要兼顧心臟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2、控制血糖保護心臟。
控制糖分同時保護心臟的概念源於2007年的羅格列酮事件。當時指出含有這類成分的降糖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風險,引發爭議。讓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下令,2008年以來生產的所有糖尿病新藥,都必須有以這壹心血管事件為主要終點的研究,並進行3到5年的臨床實驗隨訪,以確定藥物的安全性,不損害心血管健康,才允許上市。
吳卓_博士表示,新壹代糖尿病藥物不僅使用安全,包括註射用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藥物和口服用的SGLT-2(_-葡萄糖* * *轉運蛋白)抑制劑,甚至有5年的隨機臨床試驗報告證實對心臟和血管有積極的保護作用,可減少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硬化和閉塞的並發癥。
由於各種糖尿病藥物的作用機制和作用各不相同,美國臨床分泌醫生協會(AACE)公布的糖尿病藥物治療指南建議,二甲雙胍仍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但如果患者血糖過高或單獨使用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則建議可以替代或聯合使用GLP-1藥物或SGLT-2抑制劑。至於磺酰脲類藥物(磺酰脲類),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引起低血糖的風險,所以是後期選擇的控糖藥物。
現行的糖尿病治療指南建議,降糖藥物應考慮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3.謹慎選擇護心降糖藥物。
吳卓_醫生解釋,口服SGLT-2抑制劑可以抑制腎糖的吸收機制,降低血糖,不僅不適合腎功能差的人,也不適合三高患者。這類藥物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和女性陰部以外的女性私處感染。此外,雖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對心肌梗死、中風等急重癥的保護作用相對較弱。
GLP-1藥物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與人體自然分泌代謝相似,達到調節和穩定血糖的作用。不會出現低血糖導致的昏迷,適合大部分糖尿病朋友。特別是腸促胰島素本身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風險。105發表的跨國臨床研究結果也發現GLP-1藥物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作用。長期使用可顯著降低13%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顯著降低22%,全因死亡也顯著降低。
吳卓博士指出,此外,國外曾大劑量使用GLP-1藥物減肥,身體質量指數30以上的肥胖者,連續使用56周後平均減重5至8公斤;經過三年的隨訪,繼續使用的糖尿病患者平均體重也下降了3到5公斤,打破了普通人通過註射控糖容易發胖的刻板印象。
4.胰島素沒有依賴性。
終身註射?註射用新型控糖藥不怕依賴。
吳卓醫生說,中國糖尿病人愛吃藥控制血糖,怕壹旦打針就再也擺脫不了。其實註射治療血糖的藥物不止壹種。傳統的胰島素壹是直接補充人體缺乏的胰島素,但隨著胰腺β細胞胰島素分泌功能的減弱,用量越來越大。
GLP-1藥物促進人體自然穩定分泌腸促胰島素,腸促胰島素是人體原有的腸道激素,無需擔心依賴性。吳醫生還強調,控制血糖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愛吃糖的人也要註意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多管齊下才是穩定血糖的無敵策略。
5.糖尿病的預防
1,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控制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攝入。有人擔心多吃脂肪會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相應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這正好為糖尿病的發生提供了調節。
2、增加活躍度。
運動可以改善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抑制肥胖,減肥,改善脂肪代謝,促進葡萄糖的氧化。
3.打起精神來。
心情好的時候,要冷靜妥善的對待不如意的事情,避免急躁不安。
4.定期檢查身體。
檢測血糖、尿糖,發現糖耐量受損時積極加強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