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壹直以來都是高級補品的代名詞,很早以前就有“百草之王”的美稱,由於數量稀少,藥用成分較多,所以在食補上是壹種優質佳品,自然在價格上也不容小覷。
不過大家在購買人參時會發現,價格從低到高的都有,其中野人參的價值最為昂貴,而有壹些人參卻可以論斤賣,這是為什麽?同為人參,兩者有什麽區別呢?
參的品種人參是多年生宿根植物,除了野山參、園參,還有移山參和林下參等。其中野生的稱野山參,指的是在深山茂密的森林中生長的原始生態人參的自然傳播,生長方式為種子被鳥類和野獸自然磨碎或吞下並從體內排出。
也就是說它們是在山林中發芽並自然生長的,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而栽培的稱園參,從種子培育到種植再到采收,這個過程都是由人工幹預、采用規模化的種植方式,並對其進行批量化的管理,及時施肥、噴藥,以此讓人參全程保障;
林下人工播種山參種子的被稱林下參,將人參種子栽種到森林內,也是自然生長的,人們不會有任何的幹預,等到多年之後再來進行采收,林下參的品種比較優秀,藥用功效比較高;
最後就是移植參,指的是先將人參放到園林中生長,再移栽到森林中生長壹段時間之後挖出來銷售,這種人參沒有太多的藥用功效,但卻是以林下參的名義來進行售賣的。
其中野山參的價格最為昂貴。真正野山參的價格都在上百萬元左右,比如在2012年的東博會上,有壹棵人參的標價就超過了1000萬元,而這個幹人參的重量才區區只有80g,平均壹下,每克人參的價格就超過了10萬元;
還有2019年,在杭州的壹個藥店中,有壹顆幹人參的價格超過166萬元,其重量才不過才73g,年齡也有80歲左右。
野山參與園參(種植人參)的區別:第壹,定義不同
根據我國《野山參鑒定及分等質量》國家標準(GB/T 18765——2008)的定義,野山參是自然生長於深山密林的人參,年齡通常超過15年以上;
而園參指的是在參園中栽培的人參,壹般只有4-6年,從這點上可以發現野生人參的生長時間比較長,由幾十年到上百年不等。
第二,野人參的數量稀少野山參主要生產於我國東北三省長白山區的大小興安嶺,分布於我國北緯39~48度線、東經117.5~134度線的附近,成活率非常低,不到千分之壹,價格自然非常昂貴,普通老百姓是難以承受的,這也是為什麽在古時候,人參大部分都是皇室等達官貴族在享用。
目前,由於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對野山參的大量采摘,導致了野山參的數量越來越少, 於是1996年9月30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中華人民***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作為配套文件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將野生人參列為壹級保護植物。
第三,外形不同。野生人參:蘆頭長,蘆碗也比較密;參體和根莖等長,人形,橫體,比較短;主根上的橫紋細密明了,顏色比較深;皮細而韌;珍珠疙瘩多,且明顯可見。
園參(種植人參):蘆頭短,蘆碗稀少;參體呈圓柱形,八字分開,順體,比較長;主根上的橫紋稀疏,還不連續;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太明顯。
其實現在大家食用的滋補人參,幾乎都是由人工種植的人參,因為在價格上,人工種植人參符合大眾水平,而且它的溫和藥性也比較適合我們日常的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