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美草”、“蜜甜”,被列為上品。早在晉代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甘草是壹種很好的解藥,可以“治72種乳石毒,1200種植物毒”。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氣和中、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痛的功效。據科學實驗證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甘草甜素,還含有還原糖、澱粉和膠質,具有與西藥相似的腎上腺皮質作用。甘草與其他藥物合用可治療各種疾病,如腹脹、厭食、腹瀉、嘔吐和嘔吐、哮喘和咳嗽、癰和潰瘍、腹部痙攣和急性疼痛。甘草還可用於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肺結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靜脈炎、瘧疾等。
然而,當使用甘草時,它壹般不會起到主要的治療作用。它的任務是幫助“君藥”發揮作用,減輕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方中的所有藥物同舟共濟,驅走邪氣。古人雲:“甘草味甘,有中和之性,有補虛之功。”所以解毒只是藥和其性的結合,說明藥是德之助,藥是慢的。“即便如此,如果配伍運用不當,甘草也要和而解之,會增加藥的毒,助惡。正因為如此,甘草在醫學上也有“和老”的稱號。
[原產地分布]
烏拉爾甘草:主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東北、河北、山西等地也有出產。
脹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主產於新疆和甘肅。
【藥材特征】
烏拉爾甘草:根圓柱形,長25 ~ 100厘米,直徑0.6 ~ 3.5厘米。表面紅褐色或灰褐色,有明顯的縱向皺紋、溝紋、皮孔和稀疏的細根痕。質實,切面稍呈纖維狀,黃白色,粉砂質,有明顯形成層環,放射狀射線,部分裂隙。截面中間的根莖和髓表面有芽痕。輕微的呼吸,帶有甘草特有的甜味。
脹果甘草:根及根莖粗壯木質,部分有分枝,表皮粗糙,灰褐色或灰褐色。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末小。根狀莖的不定芽多而厚。
光果甘草:根和根莖質地堅實,部分有分枝,表皮不粗糙,灰褐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中國甘草資源分布及應用概況
壹、甘草概述,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草。它是甘草。,豆科植物,用根和根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的作用。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二、植物特征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40厘米,根粗,圓柱形,味甘,皮棕紅色。莖直立,下部稍木質化。葉互生;發數片羽狀復葉,7-17小葉,橢圓形,兩側有腺體和短毛。總狀花序腋生,蝶形花,淡紫色。豆莢呈長方形,有時鐮刀形或環狀彎曲,密被棕色多刺腺毛。種子扁球形。花期為6-7月,結果期為7-9月。
第三,成長習慣
烏拉爾甘草多生長在北溫帶,海拔0 ~ 200米的平原、山地或河谷地帶。野生甘草配羅布麻、胡楊、蘆葦、沙蒿、麻黃。土壤主要是沙土。土壤的pH值應該是中性或微堿性,在酸性土壤中生長不好。烏拉爾甘草喜歡日照充足、降雨量少、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耐寒的特性。四年生栽培甘草適宜作為最佳采收期。
西北、華北、東北都適合種植甘草,尤其是內蒙古和新疆。
第四,栽培管理
土地選擇和土地準備
通常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含鹽量低的沙土。澇窪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不適合種植。壹般深耕20 cm左右,耕完後平整耙平。如果是壟作,壟距壹般為60 ~ 70 cm。
不適合在土壤重、土壤偏酸性的地區種植甘草。
(2)育種方法
1,種子繁殖
(1)種子處理
①可采用物理方法,用粗砂或碾米機研磨種皮,使種皮粗糙,增加透水性;或播種前用45℃溫水浸泡種子10小時。
(2)化學法拌種,濃硫酸1份,種子1.5份。混合均勻後,用清水洗凈,晾幹,播種。
(2)甘草直播
甘草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夏秋均可種植,但根據對國內幾個甘草種植基地的調查,春季的產量和品質較好,建議盡量在春季播種。
可采用機械或人工播種,播種深度2 ~ 3 cm,播種後適當鎮壓。直播的播種量取決於甘草的生長期:如果兩年采收,播種密度要大,壹般每畝4公斤左右;如果是3 ~ 4年收獲,播種密度不宜過大,每畝播種量壹般為1 ~ 1.5公斤。
(3)育苗和移栽
4月中旬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播種。可采用機械或人工播種,播種深度2 ~ 3厘米,行距30厘米。播種後適當壓制。每畝播種量約12 kg。
苗木移栽壹般在次年春季進行。移栽時開溝,將甘草斜放入溝內(45°角),然後覆土鎮壓。這有利於根莖的生長發育和方便開采。
(4)烏拉爾甘草兩種播種方法的比較:
以2年生甘草為例,直播用籽量大,且由於甘草是深根植物,生長不規律,不僅影響商品質量,也給采挖帶來不便。壹般苗圃移栽的播種量在12kg左右,每畝可移栽10畝以上。苗木移栽不僅節省種子消耗,而且植株生長健壯,根莖生長整齊,便於收獲,商品質量好,產量高。因此,種植甘草以幼苗移栽為好。
2.根莖繁殖
甘草根上的不定芽可以萌發新的植株。選取直徑為0.5 ~ 1.5cm的根莖,切成長度為15 ~ 25cm的段,每段要有3 ~ 5個不定芽。方式多為條植或穴植,行距50 ~ 60 cm,株距25 cm,深15cm;鹽漬化荒地和旱地,深度可達20厘米。播種後適當壓制。種植期多為春季或秋季,春季4月上旬,秋季6月下旬10。
(3)甘草的田間管理
1,烏拉爾甘草定苗每畝苗數壹般在12000 ~ 15000左右。如果播種行距為30厘米,定苗時株距可維持在18.5 ~ 20厘米。
2.灌溉
烏拉爾甘草出苗前後應始終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於出苗和幼苗生長。具體灌溉要視土壤類型和含鹽量而定:沙質無鹽堿或輕度鹽堿土壤可播種後灌溉;如果土壤有粘性或鹽堿,播種前要澆水,搶水分播種,播種後不澆水,以免土壤板結,鹽分上升。栽培甘草的關鍵是保苗。壹般植物長大後是不澆水的。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壹般在出苗當年進行,尤其是苗期。從第二年開始,甘草根開始分蘗,雜草難以與之抗衡,不再需要中耕除草。
4.施肥
播種前要施足底肥,糞肥更好。磷肥可在播種當年早春追肥,有機肥每畝2000 ~ 2500公斤可在冬季結冰前追肥。甘草有根瘤和固氮作用,壹般不施氮肥。
5、病蟲害及其防治
雨季易發生白粉病和銹病,可噴灑波爾多液1:1:150;紅蜘蛛在旱季易發生,可噴灑40%樂果EC 1000~1500倍。地下害蟲為地老虎咬過的根部,將0.5公斤90%敵百蟲與50公斤毒餌混合即可引誘並殺滅。
動詞 (verb的縮寫)收獲和加工
種子可在繁殖3-4年後收獲,根莖可在繁殖2-3年後收獲。10秋季9月下旬至6月上旬,地面莖葉枯萎時進行挖掘。甘草根深,必須深挖。不允許切斷或損壞根部表皮。挖出後,清除殘留的莖稈和汙物,避免用水沖洗。在新鮮的時候,把主根和側根分開,去掉蘆頭、豬鬃和樹枝,曬幹至半幹,捆成小捆,再曬幹至完全幹透。也可在春季甘草莖葉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質量較好。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烏拉爾甘草大面積優質高產技術
田疃管理
1.中耕除草:秧苗全部到位後,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直到地裏沒有雜草為止,起壟的植株可以鏟三遍,邊上的雜草要拔掉。這是優質高產的關鍵。有條件的可在播種後出苗前進行密植除草,可在田間噴灑雙氯芬酸2袋/畝、(20%氯嘧磺隆·黃龍)可濕性粉劑、乙草胺2-4瓶/畝。雜草可以通過在出苗後噴灑殺死單子葉的除草劑來消滅。
2.株距定苗:除草苗高3-5 cm,苗高5-10-15 cm時,苗株間距6-7 cm。畦內苗可密集壹些,株間距可3-5 cm。
3.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糞肥2000公斤,混施過磷酸鈣15公斤。在田埂上開溝。也可以噴灑葉面肥來增加產量。
4.灌溉:烏拉爾甘草雖然是深根抗旱植物,但由於根淺,苗期抗旱能力不強。因此,如遇苗期幹旱,應及時灌水,保證苗期供水。成年期灌溉很少。7-8月雨季要註意排水,做到田裏沒水,防止根系腐爛。
5.摘芽:3-4歲。未用作堿蓬的地塊,應在蕾期及時采摘,防止養分消耗,增加塊根產量,提高品質。
/蔡堯/ganca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