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小豆是什麽?

小豆是什麽?

紅小豆又名赤小豆、小豆、紅豆。英文名:Red紅豆。紅小豆富含澱粉,所以又叫“米豆”。紅小豆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每100克小豆含蛋白質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鈣76毫克,磷386毫克,鐵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黃素0.16毫克,煙酸2.1毫克。紅小豆蛋白賴氨酸含量較高,應與谷物混合制成豆飯或豆粥,壹般制成豆醬或用作糕點原料。李時珍稱小豆為“心經之谷”,其功能為“生津利尿、消脹止嘔”,治“瀉下解酒、散寒熱、止痛消腫、排膿散血、催乳……”。

中國是小豆的原產地。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喜馬拉雅山麓有野生和半野生的小豆品種。印度、韓國、日本等國也有種植,中國產量最多。紅小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在古代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小豆的醫籍。赤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術在古代農書《齊·姚敏書》中有詳細記載。這說明中國種植小豆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中國是小豆的原產地。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喜馬拉雅山麓有野生和半野生的小豆品種。印度、韓國、日本等國也有種植,中國產量最多。紅小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在古代醫書《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小豆的醫籍。赤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術在古代農書《齊·姚敏書》中有詳細記載。這說明中國種植小豆至少有2000年的歷史。

紅小豆是豆科,菜豆屬,黍屬。主根不發達,側根細長,株高80 ~ 100 cm,有直立叢生型、半蔓生型和蔓生纏繞型。葉子是由3個小葉組成的復葉。小葉圓頭或劍頭型。葉腋長出花梗,花梗頂端長出數朵花,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黃色或淺灰色,龍骨瓣螺旋狀。每個花梗結1 ~ 5個莢果,莢果長7 ~ 16 cm,莢果內包裹4 ~ 18顆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種子。種子大多是紅棕色,但也有黑色、灰色、白色、綠色和淺黃色。千粒重50 ~ 210g,大部分是130g的左石。

紅小豆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和沙土都能生長,在四川和山區都可以種植。既耐澇又耐旱,晚栽早熟,生育期短,栽培技術簡單,可作為補充作物。壹般穴播,行距25 ~ 35cm,株距16cm,每穴4 ~ 5粒,每畝播種量1.5 ~ 2.5kg,生育期100天左右,春夏均可播種,純繁套種。平均畝產150 ~ 250公斤。陜北屬半幹旱氣候,無霜期約165天。土壤屬於黃綿土,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有利於種子萌發、出苗和根系生長。年平均氣溫9.7℃,有效積溫3499.2℃≥10℃,通過10℃的天數約為176天。年日照時數為2615小時;年降水量約480毫米,多集中在盛夏。6-9月降水量35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在同壹個季節裏既多雨又熱。6-9月是小豆生長的高峰期。自然條件極其有利於小豆作物積累澱粉和蛋白質,保持顆粒鮮紅,為其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小豆不僅是美味的食物,也是醫生的靈丹妙藥。神農本草經說“主治水腫,排癰腫膿血”。藥用本草說能“治熱毒,散邪血”。《本草綱目》記載紅小豆“味甘,性平,無毒,有水腫、癰膿、寒熱、泄瀉、小便、熱毒、血瘀、不安、脾胃。..... "醫師通過臨床實踐認為對癰腫有特效。如朱的方子說:“此藥可治壹切癰、瘡、痂、紅腫,不分善惡,但若用水調和,則不愈。”現代醫學還發現,紅小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誌賀菌和傷寒沙門氏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在舊社會,壹些醫生把它當藥來治病時,往往在病人面前披上壹層“神秘”的外衣。清朝康熙年間,醫學家王昂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宋仁宗患腮腺炎,道士稱贊。他拿了49粒赤小豆(《本草綱目》70粒)詛咒,用別的藥治好了。中國貴族任梁成親眼目睹。後來得了惡瘡,傅勇吃藥治好了。問:紅豆也是嗎?程亮開始意識到道家的詛咒和謬誤。穿過張羽後,他看到憂郁癥壞疽的治療非常成功。任說,是紅豆嗎?醫生大吃壹驚,跪拜道:‘我希望我帶著這個活三十個多月也不要再宣布了。’由此可見,外用紅豆是治療腮腺炎、惡瘡、壞疽的良藥。古代醫書中有很多關於小豆神奇療效的記載,有些記載近乎神秘,但卻說明了它的藥用價值很高,療效很廣。

紅豆內服外用,未發現副作用。祖國醫學提示:“體液多了沒意思”。可見,在使用時,也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紅小豆的經濟價值居五谷雜糧之首,故有“金豆”之譽,出口匯率高,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