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人的血管裏流動,就像河水壹樣。流速越快,沈澱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沈澱越多。血壓低時,人體血流速度慢,血液粘度和凝固性高,影響大腦和心臟的供血,使大腦和心臟處於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態。這些影響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的癥狀,但長此以往,人的身體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出現疲勞、精神疲勞、抑郁和沮喪等癥狀,或逐漸導致視覺、聽覺等功能的下降,並使頭暈、昏厥、跌倒和骨折的發生率大大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容易發生動脈硬化,使血管管腔狹窄,血管壁彈性減弱,血壓低、血流慢更容易形成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同樣,由於血流緩慢,大腦長時間缺氧,甚至會引起腦萎縮,誘發或加重阿爾茨海默病。因此,對低血壓的老年人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厥時,要及時排除動脈硬化、血液黏稠度高可能引起的腦組織供血不足甚至腦血栓。
專家還提醒,基礎血壓低的人在患高血壓時往往容易被忽視,得不到及時控制和治療,這就更加危險了。有些人的基礎血壓可能低至85/55mmHg而無明顯不適。對於這類人來說,正常的高血壓是無法像壹般人群那樣用120~139/80~89mmHg來測量的。有時即使是普通人正常的血壓值115/85mmHg,在基礎血壓較低的人群中仍可能引起高血壓癥狀。所以,所謂的高血壓或低血壓,不能僅憑簡單的數據來判斷。對於壹直有低血壓的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關註自己基礎血壓的變化,不要懵懵懂懂,成為隱性高血壓患者而不自知。
預防和治療
體育鍛煉和飲食要“雙管齊下”
低血壓的防治應針對不同類型。如果是繼發性低血壓,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於無任何癥狀的基礎血壓低者,壹般不需要藥物治療,但強調通過體育鍛煉和飲食療法進行防治,並特別提醒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小心:
體育鍛煉:特別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要適度鍛煉,避免過度消耗體力,可以選擇壹些適度的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食療:增加飲食營養,多吃溫補脾腎的食物。每日食鹽攝入量可略高於常人,有助於升高血壓,改善頭暈、嗜睡、乏力等癥狀;常吃生姜,可將姜末撒在蔬菜湯或姜末泡水代替茶水,以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有降壓作用的食物;少吃多餐,飯後不要馬上動。可以休息30到60分鐘再站起來走。因為飯後血液積聚在內臟,循環血量減少。這時如果突然站起來走路,可以誘發體位性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