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壹年前接受身體 健康 檢查,發現血液膽固醇數值為210mg/dL,比正常值偏高,她聽說紅肉較油、膽固醇含量高,因而選擇避開不吃,不料壹年多下來開始出現貧血現象,經常頭暈目眩、身體不適,到家醫科抽血檢查發現白蛋白和血色素數值偏低。雖然拒絕吃紅肉讓她的血液膽固醇降到正常值,卻也變得營養不良,在營養師的建議下調整飲食,終於恢復 健康 。
在日常生活中,肉類是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受到 養生 風潮影響,很多人在挑肉類食材時,會在紅肉與白肉之間思量再三,究竟要吃什麽肉比較 健康 ?也常聽人說白肉比較 健康 ,紅肉比較不 健康 ,真的是這樣嗎?這兩種肉到底有哪些不壹樣?
紅白肉的區別,主要看烹調前的肉色色澤,較紅的稱紅肉,反之則是白肉。肉色之所以偏紅,是因為肉內的肌紅蛋白比例高,肌紅蛋白是存在肌肉內的蛋白質,負責貯存氧氣於肌肉內。壹般所稱的紅肉主要是指哺乳類動物,包括豬、牛、羊,也就是四只腳的家畜類為主;白肉則是雞、鴨、鵝等兩只腳的家禽類為主,以及多數的魚蝦貝類。
紅白肉的區分大致如此,但也有例外,比如說鮭魚肉色呈現橘紅,不過並非紅肉,鮭魚的紅色不是來自肌紅蛋白,而是含有類胡蘿蔔素的蝦紅素,因此屬於白肉。還有人愛吃的鮪魚,雖是魚類,但肉色呈現暗紅色,歸屬在「紅肉」家族;而雞肉雖大部分屬於白肉,不過雞腿肉色澤較紅,也偏屬紅肉家族。因此,紅白肉不壹定是以動物種類區分,還要視不同的部位而定。
紅白肉的主要營養成分各不相同,若以牛肉火鍋片代表紅肉、雞胸肉代表白肉,依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分析,就會發現紅白肉各有優點,對人體的好處也各不相同。
就對牛肉火鍋片而言,每壹百克含有250大卡的熱量、飽和脂肪8.9克、蛋白質19.1克、鐵質1.8毫克、鋅3.7毫克、維生素B12 2.53微克、葉酸7.1微克;去皮雞胸肉則含有每壹百克含有117大卡的熱量、飽和脂肪0.6克、蛋白質23.3克、鐵質0.4毫克、鋅0.9毫克、維生素B12 0.37微克、葉酸5.2微克。
從上述對比中可以看出,紅肉富含各類礦物質及造血元素,包括鐵、鋅、維生素B12等,是相當好的補血聖品,貧血者、懷孕婦女可以多攝取;而白肉的蛋白質含量稍高、熱量僅壹半,是想要減重、增加肌肉量的好選擇。
紅肉的營養成分不少,更是貧血者的救星,為什麽大家普遍認為紅肉比較不 健康 ?這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研究機構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曾將加工肉品,比如培根、香腸、火腿跟熱狗列為1級致癌物,而紅肉(牛肉、豬肉、馬肉及羊肉)則被列為2A級的可能致癌物。依據WHO定義1級致癌物為對人體具有顯著致癌效果;而2A級為對人類為很可能有致癌性,但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
紅肉除了被列為可能致癌物,又因為飽和脂肪含量高於白肉,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增加膽固醇沈積在血管壁的風險,造成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使血壓上升,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為建議攝取總熱量的5 6%。
基於上述各種原因,白肉比紅肉 健康 的觀念深植人心,紅肉易致癌(尤其是大腸癌)、會造成心血管疾患的想法也變得根深蒂固。然而,近來的壹些研究,卻改變了這些既有觀念。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奧克蘭兒童醫院研究中心壹項研究顯示,食用紅肉和白肉對人體血液中膽固醇數值的影響並無不同,這項研究報告於2019年7月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此外,也有研究團隊分析顯示,紅肉和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與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並無顯著關聯,不必刻意少吃。各種各樣的研究結果大相徑庭,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進壹步證明。不過,站在 養生 的立場,只要掌握 健康 烹調和均衡攝取等兩大原則,紅肉白肉都是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很多人壹聽到紅肉致癌,便果斷放棄,甚至不再食用。實際上,當我們考慮減少或消除家人的紅肉菜肴,壹定要考慮自己的選擇。實際上,如果我們在吃紅肉時,掌握以下3個原則,則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健康 危害。
1、註意烹飪方式
很多人吃牛肉喜歡用燒烤或高溫煎炸的方式料理,聽到牛油在鍋內滋滋作響,香味撲鼻而來覺得很過癮,事實上,這很可能就是紅肉被認為致癌的最大原因。當富含蛋白質的肉類經攝氏150度以上的高溫烹調會產生異環胺,臨床研究顯示,短時間內大量攝入異環胺可能增加腸癌、乳癌等的發生機率,國際間目前雖未有訂定食品中的限量標準,但民眾應改變飲食習慣,減少攝取異環胺。
不論紅肉白肉,建議都不要采取高溫煎炸的方式,最好以少許食用油低溫拌炒,更好的做法是把肉類與青菜壹起炒,例如蘭牛肉就是壹道很營養的料理,同時可以吃到蔬菜裏的葉酸、礦物質,搭配牛肉的豐富鐵質,美味又 健康 。
2、紅白相間1:1攝取
還有壹個重要的飲食原則是紅白相間,以1:1的比例,均衡攝取。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壹周7天,固定壹天吃素食,其余6天之中,肉類的選擇采用兩天吃豬牛羊、兩天吃鴨雞鵝、兩天吃魚蝦貝類的方式,如此壹來攝取的營養素組成最為均衡多元。
每天最佳的肉類攝取份量,以170厘米的成人來說,壹天建議吃肉類6份到8份,壹份指的是瘦肉煮熟30克,未煮前37.5克,大約就是壹兩的重量,每天最多不要超過8兩肉。如果以成人的手掌計算,女性手掌大小大概是2 3兩肉;男性手掌約3 4兩,每餐吃1個手掌大的肉量,就是剛好。
3、依據個人情況合理食用
只要掌握這樣的飲食原則,紅肉白肉都是有益 健康 的食材。臨床上會看到有些民眾過度自我控制,例如得癌癥之後完全不敢吃紅肉,結果嚴重貧血,影響治療效果。事實上,營養也是壹門專業的學問,要如何調配、什麽該多吃、什麽該少吃,也最好詢問家庭營養師,提供專業建議。
若是有三高慢性病的患者,或罹患心血管疾病,可以參考專業意見,減少油脂較高的紅肉部位,挑選較瘦的部位,控制脂肪攝取量,不要完全舍棄不吃。整體來說,飲食視個人情況,有不同的目標要補充或減少攝取,重點仍在均衡,建議采用 健康 烹調法,才是最佳的飲食之道。#謠零零計劃# #頭號周刊# #宅家漲知識#
往期閱讀 :
葡萄酒是青春之泉?少吃真能延緩衰老?提醒:牢記4點有助抗衰老
經常吃香菇不僅可以降低三高,還可以防癌抗癌?真相告訴您
每天堅持喝咖啡,不僅可減少中風幾率,還可降低癡呆癥?真相來了
每天堅持吃壹個雞蛋,不僅可遠離中風,還能修復肝功能?真相來了
每天堅持喝點肉桂好處多,既可穩定三高,還能預防肝病?真相來了
腳底抹油按摩真的可以緩解頭痛、背痛、腳痛?如何看待?真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