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施越冬肥蘆筍秋季采摘後,需要分批復施越冬肥,以達到地下根群的生長發育。秋天采筍後,先把黃母莖剪掉,移出田間,以防損傷。分別在“冬季至日”和“冬季至日”施越冬肥兩次,以有機肥為主,每次用土雜肥1,000-2,000公斤,鈣、鎂、磷1,000-200公斤,硝酸鉀20-30公斤。
拌入豆餅、骨粉等。,厭氧發酵後,深施或穴施至畦邊,開溝挖坑時盡量避免損傷貯藏根。“春分”施1次肥,1畝施20-31公斤復合肥混2-3公斤硼砂或磷酸二氫鉀,或50-60公斤尿素溶液混氯化鉀或土壤雜肥,促進嫩莖生長發育。每次施肥後需要澆水壹次,幹旱季節每6-7天澆壹次。
清源園從“小寒”到“春分”,根據地面植物發黃程度,依次剪去植物,將植物的莖、葉、幹枝、雜草全部清除,將危害移出田間,清除竹筍園及周邊雜草,解決冬季的裂頭蚴和病菌問題。第壹次施肥時,可將植株頂部的表土適度掀起,直至第二次施肥,壹般在春分後,利用晴天的溫度即可將表土全部刮除。
挖土時註意不要損傷尖鱗和芽,並整理殘莖。經過1-2天暴曬後,1畝在園層面追施地蟲3公斤,或用600倍的40%蘆筍綠液噴灑到土層和根部,以解決越冬病菌,減少病菌數量,緩解次年病蟲害的發生和流行,然後覆蓋5-6厘米。1畝微酸性筍園可追施50-75公斤石灰粉,中和土層酸堿性。
清溝防澇蘆筍的根莖為肉質根。如果土壤水分過多,冬季容易發生凍害或褐斑病,不僅危害蘆筍生產,而且降低蘆筍品質。因此,必須立即清溝,減少地下水,防止澇漬和褐斑病。
病害防治蘆筍越冬期間的主要病害有莖枯病、蚜蟲和地老虎。防治莖枯病的方法是:清渠,減地下水,少施基肥,追施磷、鉀肥和土雜肥,同時用70%甲基硫菌靈或50%三唑酮600-800倍液噴劑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蚜蟲。地老虎可以通過使用毒餌、堆草和噴灑或使用人類捕捉來控制。
露地種植蘆筍項目投資少。第壹年1畝種子資金投入200-400元,化肥350元左右。第二年逐漸采摘後,每年的肥料必須400-500元,肥料費150-200元。露地栽培的蘆筍采摘期壹般在15年左右。此後蘆筍進入成年期,產量逐漸下降,應進行更新換代(f2代蘆筍種子價格較低,抗病性和收獲性較弱,建議不要再用)。
如果在自己的自留地上種植蘆筍,可以不包括人力和承包地租,1畝露地種植蘆筍的利潤在4000元以上。如果大規模承包土地種植,就要增加人工成本和承包土地資金。資金投入在2000元左右,凈利潤3000元。
溫室和大棚的項目投資分別為3000元和15000元,利潤超過10000-200000元。蘆筍不需要太多技術就可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