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肥肉和瘦肉哪個對身體好?

肥肉和瘦肉哪個對身體好?

各有各的優勢;

肥肉

中國人說的食用脂肪主要是指肥豬肉,比如五花肉、肘子肉。

營養成分:

肥肉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就像“壓縮餅幹”。在與瘦肉壹樣多的肥肉中,肥肉能為人體提供更高的熱量。脂肪中還含有人體需要的卵磷脂和膽固醇。

食品行動

東坡肉脂肪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卵磷脂和膽固醇。膽固醇是大腦、肝臟、心臟和腎臟的必需物質,也是人體內性激素等多種內分泌激素的主要原料。壹些膽固醇可以通過紫外線照射轉化為維生素D。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抵抗饑餓,維持蛋白質的正常代謝,溶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促進這些維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如果人們長期不吃或吃很少的脂肪,很容易使身體處於低膽固醇狀態,從而導致其他疾病,動脈硬化、貧血、癌癥和營養不良。所以,適當吃點肥肉就好。中國也有許多深受人們喜愛的肥肉菜肴,如紅燒肉、東坡肉、虎皮紅燒肉和紅燒肘子。雖然這些菜不宜多吃,但適量吃壹些也是可以的。

可食用人群

體力消耗大的人應該多吃脂肪,這樣更能滿足身體需要。

但由於脂肪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如高血壓、冠心病等,應少吃或不吃。

推薦食物攝入量

壹般來說,中國居民每天的脂肪攝入量不應超過50克。

瘦肉

每天不要吃超過兩盎司的瘦肉。

瘦肉吃多了也對人體健康有害。如果在日常飲食中以瘦豬肉為主要食物來源,會增加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測定了各種動物肉類的脂肪。

根據我國2002年的食物成分表,以100g的體重為例,各種肉類的脂肪含量如下:兔肉2.2g,馬肉4.6g,牛肉4.2g,瘦豬肉7.9g,如果在日常飲食中以瘦豬肉為主要食物來源,還會增加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近日,英國皇家研究所的布比斯博士的分析研究表明,吃瘦肉比肥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因為在烹飪過程中,瘦肉會自動產生壹種致癌物質——雜環胺。動物實驗表明,雜環胺是壹種損傷基因的物質,它能誘發體內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突變。瘦肉中的雜環胺可以被大腸直接吸收到血液中。西方國家的腸癌發病率高於其他國家,這與他們經常吃瘦肉,尤其是大量吃紅肉牛排有關。

此外,瘦肉中蛋氨酸的含量較高。蛋氨酸是人體合成某些激素和維持表皮健康所必需的氨基酸。而蛋氨酸在壹些酶的催化激活下,在熱物理化學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壹種叫做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機物。現代醫學認為,同型半胱氨酸可直接損傷動脈壁內皮細胞,促進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質沈積並滲入動脈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吃太多瘦肉會增加蛋氨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可見,不能因為瘦肉的飽和脂肪酸少,就限制瘦肉的食用。壹般來說,成年人每天的肉類攝入量應為1 ~ 2兩,可根據個人體重和肥胖程度增減。如果需要補充蛋白質,可以適當增加牛奶和豆制品的攝入量。

西方營養學家認為,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乳腺癌、直腸癌的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這與亞洲國家經常食用大豆及其豆制品有關。大豆中含有壹種抗癌活性物質——異黃酮,其中2/3為三羥基異黃酮,對強致癌物——苯並(a)芘和甲基苯基蒽有明顯的抗誘變作用,對乳腺癌和大腸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因此,鼓勵人們少吃瘦肉,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以保持健康。

不要買皮薄顏色鮮紅的瘦肉。

10 6月10日,湘潭市畜牧、公安部門聯合發布消息稱,在公安、畜牧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壹起對湘潭影響最大的瘦肉精案件得以偵破。此案偵查過程歷時壹年多,兩部門聯合追繳瘦肉精7公斤。據悉,此前已有100多公斤流入我省湘潭、株洲、婁底等地。

克倫特羅,學名瘦肉精,既不是獸藥,也不是飼料添加劑,而是腎上腺神經興奮劑。豬食用後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加速脂肪的轉化和分解,提高豬肉的瘦肉率,因此被稱為“瘦肉”。但用量必須是人體用量的10倍以上,才能達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由於用量大、使用時間長、代謝慢,“瘦肉精”在豬體內殘留,直到屠宰上市。當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導致人體慢性中毒,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極大隱患。

消費者購買豬肉時,應挑選壹些肥肉(1-2cm),皮薄不宜過薄,顏色不宜太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