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傳統食品,牽動著每個人的心。越來越多的人想自己包粽子。小時候看媽媽做的。現在我有了家庭,自己做的。壹開始包的形狀不好看,漏,不緊,吃起來生澀。但是我沒有放棄,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些年來,我能很好地做粽子,它吃起來又軟又粘又好吃,所以大家都開始做了。
我媽媽有包粽子的技能。包好的粽子不要直接煮。加壹點點進去,粽子顏色金黃,好看又好吃。壹開始,我並沒有註意到這壹招。發現自己做的粽子沒有媽媽做的好吃,就問媽媽。這才知道煮粽子有訣竅。我媽包粽子的時候加了壹點堿水。煮粽子時,我把它做成了金黃色。
愛吃粽子的朋友,跟著我做吧。用堿水包粽子,發現味道大不壹樣,比以前好了好幾倍!
我們做點堿性粽子嘗嘗吧。
食材準備:糯米、堿水、粽葉(如果喜歡吃餡料,可以提前準備好食材,還有泡好的米,比如紅豆、花生等。)今天主要是純糯米和堿水粽子。做好之後撒點糖或者蜂蜜。味道好極了,沒吃過的朋友壹定要嘗嘗。
首先,糯米有兩種處理方式。壹種方法是提前將糯米浸泡在水中幾個小時,讓糯米充分膨脹。煮粽子的時候時間比較短,但是味道不會Q彈。另壹種方法是把糯米洗幹凈,包好粽子,不用泡。煮粽子的時候,時間比較長,但是味道不錯,而且滿口都是牙。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判斷是否需要泡。
然後處理樹葉。如果用幹葉,需要提前泡。浸泡後,葉子不會開裂。如果用的是鮮葉,需要用鍋煮,然後浸泡,晾涼,清洗幹凈。
然後在控水後的糯米中加入壹些堿水。我用了1000克糯米和60克堿水,攪拌均勻後,再加入壹些清水,再次攪拌均勻。這個清水的量不固定,只要能把糯米完全浸濕就行。糯米沒有提前泡好,我需要加點水,不然糯米會太幹,煮好的粽子會被捏壞。
拿起粽子葉折成倒三角形,抓適量糯米,壓緊,再將粽子葉折好,包成粽子的形狀。粽子要好吃,包的時候糯米要壓的緊。最後封的時候留壹點空間,用八分填滿。
包好之後,用繩子把粽子綁好。不要散開。綁粽子。如果包裹的餡料不同,註意用不同顏色的繩子區分。
下來的時候會煮粽子,但是粽子是包著的。不要直接下鍋煮。更進壹步,把粽子放在堿水中浸泡壹會兒,讓粽子吸收壹些堿水,使粽子顏色金黃,更有粘性。
然後將粽子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至少3個小時,粽子就熟了。因為糯米沒有泡過,煮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鍋裏壹定要有更多的水。
煮好的粽子,放涼後吃起來黏黏的,帶著黏糊糊的Q彈,很好吃。加點糖就更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