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洗牙會把牙齒洗壞、牙縫變大?

洗牙會把牙齒洗壞、牙縫變大?

謠言:

網上壹直流傳著很多“良心”建議:千萬別洗牙!洗牙會把牙齒洗壞,使表面出現隱裂紋;牙齦退縮導致牙縫變大,出現塞牙;牙齒松動等等。壹天刷兩遍牙,牙齒很幹凈,根本不需要專門去洗。

 

辟謠正文:

洗牙在醫學上稱為潔治,是壹種預防牙周疾病最基本而最有效的方法。2018 年,中華口腔醫學會提出了愛牙八條,其中壹條是:“為了保持牙齒堅固和牙周健康,最好每年壹次潔牙。”

有些人洗牙之後,為何會出現不適呢?洗牙並不會導致牙齒松動、酸軟、牙縫變寬等問題。發生不適的真正原因是牙結石和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導致的牙齦萎縮、紅腫、出血、牙槽骨吸收、松動、牙根外露及牙間隙(牙縫)增寬等牙周疾病癥狀。

未就診治療時,牙結石附著在牙齒之間,像膠水壹樣把牙齒暫時粘住,牙齒表面上好像較穩固,但隨著牙結石在牙齒的表面越積越多,體積越來越大,就會壓迫牙齦向牙根方向退縮,時間久了,原來由牙齦充滿的牙間隙也被厚厚的牙結石填滿。

因為牙結石堆積在牙面上是壹個緩慢的過程,人們通常不太會有異物感。但是在洗牙過程中,清除牙結石占位時,牙縫瞬間就會暴露出來,沒有牙結石覆蓋的牙根也暴露出來,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覺得不適應,感覺牙齒酸軟、松動,牙縫變寬。

那麽,洗牙會把牙齒“洗壞”了嗎?這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使用超聲潔治,由於超聲波潔治機產生特定頻率的高能超聲波,只對牙齒表面的牙結石、色素有效,並不會損傷牙齒,使牙齒表面產生裂痕。健康的牙齒表面是壹層牙釉質,是人體中硬度最高的,拋光用的橡皮輪材質較軟,更不會對牙齒造成磨損。

那麽,我們只要壹天刷兩次牙,就能保持口腔健康了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口腔健康的定義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口腔不健康,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癥因子可導致或加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

2019 年 9 月 20 日是第 31 個“全國愛牙日”。宣傳主題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日常的牙齒護理,不僅僅是例行公事的刷兩遍牙,也要註意“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這個原則。

首先要了解危害口腔的“元兇”牙面菌斑。牙菌斑是細菌性生物膜,是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於牙面、牙間或修復體表面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性群體。菌斑粘附於牙面,薄而無色,不易觀察,去除後不斷在牙面重新形成,最終鈣化形成牙結石。及時有效地進行牙齒清潔去除菌斑牙石是預防延緩牙周疾病的基礎。

很多人認為自己每天都有“認真”刷牙,其實並沒有掌握科學的刷牙方法,只是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牙齒的清潔,難免有些部位刷不到位,尤其是容易忽視牙間隙處和下前牙舌側的清潔。

目前中華口腔醫學會推薦使用水平顫動拂刷法:水平顫動主要是去除牙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拂刷主要是為了清除唇(頰)舌(腭)面的菌斑。

具體操作如下:將刷頭置於牙頸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刷毛與牙長軸大約呈 45°角,輕微加壓,使壹部分刷毛進入牙齦溝內,部分置於牙齦上,以 2~3 顆牙為壹組開始刷牙,用短距離水平顫動的往返動作,加壓扭轉牙刷,刷毛轉向牙合。

在同壹個部位至少刷 10 次,然後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繼續拂刷牙齒的唇( 頰)舌(腭)面;刷完第壹個部位之後,將牙刷移至下壹組 2~3 顆牙的位置重新放置,註意與第壹個部位保持有重疊的區域,繼續進行下壹個部位的刷牙;刷上前牙舌面時,將刷頭豎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觸齦緣,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時,自下而上拂刷;刷咬合面時,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後短距離來回刷。

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牙刷:刷頭小,刷毛質軟,毛端磨圓,毛束以 3-4 排為宜,牙刷柄便於握持;牙膏盡量選擇含氟牙膏,氟化物沈積在牙齒表面可以增強牙齒的再礦化能力,牙膏用量如圖。

飯後刷牙,每天 2-3 次,有效刷牙至少三分鐘。如果沒條件飯後刷牙也要漱口,睡前壹定要刷牙。牙齒鄰面清潔要輔助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總結壹句話:刷牙漱口用牙線。

然而,刷牙是無法去除菌斑鈣化形成的牙結石的,在已經形成牙結石的情況下,就要到正規醫院洗牙。牙結石含有大量細菌毒素,長期滯留會導致牙齦炎甚至牙周炎。壹旦確診為牙周炎,還要進行牙周序列治療,而洗牙是牙周基礎治療之壹。所以,壹定要為自己的口腔健康負責,不要盲目排斥洗牙。總結壹句話:潔牙護齦促健康。

辟謠專家:許麗麗,中國科學院中關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復核專家:董曉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三級教授?

官方服務官方網站已贊過已踩過妳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評論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