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標本采集:
采集標本前應先收集有關采集地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狀況方面的資料,以便周密安排采集工作。同時應準備采集標本的必需品,主要有:采集筒或采集袋(塑料袋)、標本夾(或45 cm×30 cm方格板2塊)、臺紙(略小於標本夾的硬紙殼)、標本紙(吸水性強的草紙,略小於標本夾)、枝剪、掘根鏟、繩子、標簽、野外記錄紙等。
采集植物標本的要求:
壹、采集草本植物,應盡量選擇株形端正,株高適宜,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盡可能齊全的植株。由於花和果實是鑒定植物的主要依據,所以要盡量保持標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連根掘出,如標本較高,可分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別帶有根、葉、花(果實),而後再合為壹個標本。
二、采集木本植物,應剪取具有莖、葉、花或果實的植條頂端。
三、采集的枝條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環境下生長的健壯植株,不采集變態、有病蟲害的植株;要采集能代表植物特點的典型枝,不采集長枝、萌芽枝、密集枝等。
四、采集到的標本須放到采集筒(或采集袋)裏,如果植株較柔軟,應墊上草紙,並壓在標本夾裏。
五、采集的植物應立即掛上號牌。號牌上用鉛筆記錄植物名稱、采集地點、采集時間、生態環境、采集人姓名、編號等內容。
植物標本的制作過程:
壹.整形
把多余、重疊的枝條進行修剪,使多數枝、葉、花正面向上展平,少數葉、花背面向上,較長的草本或藤本植物可作“V”“N”“W”形的彎折,使枝葉疏密適當,姿態美觀。
二,壓制
取壹塊標本夾作底板,放置5~6張標本紙,將標本逐個與標本紙相互間隔,平鋪在標本紙上,再將另壹塊標本夾蓋上,用繩子縛緊。
三,風幹和換紙
把標本夾放在幹燥、通風處晾幹。每隔壹段時間,用幹燥的標本紙更換標本夾內的潮紙,同時對標本進行整形。初期每天換紙兩次,以後每天換紙壹次,直到標本幹燥。若植物含水分較多,換紙次數可適量增加。
四,消毒
把壓幹的標本放入密閉的箱內,用殺蟲熏蒸劑(如二硫化碳等)熏殺3天。
五,上臺紙
把處理好的標本用透明膠帶固定在臺紙的適當位置,在臺紙右下角貼好標簽,再沿臺紙的左邊或上邊貼上蓋紙。
六,寫標簽?
標簽上應寫明植物名稱(學名、科名)、采集地點、采集日期、采集人、鑒定人、生態環境、編號等。
制作植物標本的註意事項
壹、采集標本時要註意安全,防止摔傷和紮傷,不要亂吃亂嘗,以防中毒。
二、沒有標本夾而用書壓制時,為防止標本幹燥後出現皺褶,壓制時壹定要施加壹定的壓力。
三、臺紙 要用硬紙板,以防折斷標本。
四、對於國家重點保護或當地稀少的珍稀植物,不僅不要采集,而且要加以保護。
五、使用殺蟲熏蒸劑消毒時,應註意安全,防止中毒。
植物標本的保存
壹、避光保存。若標本經常被陽光照射,易失去原色,所以要避光保存。
二、適溫保存。儲存標本的溫度應在0~28℃之間。溫度過高可使標本變形、腐爛變質;溫度過低可使標本色澤發生變化,表面皺縮。
三、要避免經常搬動標本,防止雜菌生長。把標本按類分好,保存在標本櫃中。
四、標本的保存時間不宜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