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醫年鑒)
鼠刺、木黃連(本草驗方)、刺黃芩(天寶本草)、山黃芩、野黃芩(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的不同名稱。
它來自小檗科植物的根,如黃柏、十大功勞或細葉十大功勞。
植物形態學①刺黃柏
常綠灌木,1 ~ 2米高,全部光滑無毛。莖直立,內部黃色。奇異的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 ~ 3對,革質厚,卵圓形,基部小葉最小,向上逐漸增大,長4 ~ 13盒米,寬1.5 ~ 4.5厘米,頂端尖,邊緣有2 ~ 4個鋸齒,頂端也有刺,基部逐漸變窄,頂端深綠色,有光澤。無葉柄;葉柄長,近基部鞘狀,柄,稍具刺的托葉,總狀花序;花梗絲狀,基部有1鱗片狀苞片;第9排和第3排的萼片為卵圓形,最外面壹排1較小;花瓣6,深紫色,橢圓形,基部有蜜腺;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卵圓形,柱頭平,中央稍凹,無花柱。漿果呈橢圓形和深藍色。花期為8月至9月。
分布在四川、雲南等地。
這種植物的莖葉(黃檗的莖葉)也入藥,另文詳述。
②甘平的十大貢獻
常綠灌木,高達2米。幼莖光滑無毛,老莖灰白色有溝槽。奇異的羽狀復葉;小葉通常4-7對,無柄,對生,革質,小葉大小不等,卵圓形至長圓形,長4.5-7厘米,寬2.5-3厘米,基部小,上部有2-6個齒,頂部尖,基部楔形或不對稱,頂部綠色有光澤,底部淺綠色;葉柄短,平,寬;托葉線形,長65438±0厘米。總狀花序長12厘米;花梗細,基部有1苞片,橢圓形:第9、3排萼片呈橢圓形,最外面壹排1較小;花瓣6,短於花萼,橢圓形,在基部有蜜腺;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很少,柱頭頭狀。漿果是卵形的。
分布在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3)薄葉十大貢獻,詳見文章《薄葉十大貢獻》。
夏秋采挖,洗凈晾幹。
藥材幹燥根圓柱形,直徑約65438±0.5厘米,表面棕黃色,有縱條紋。切面為亮黃色,木質部黃白色。很難。氣微香微苦。
產於四川。
性味《草草方便方》:“苦,寒。”
功能: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黃疸、熱痢、淋癥、目赤腫痛、勞骨蒸、頭暈耳鳴、風濕關節痛、癰腫瘡毒。
(1)《草本植物方藥》:“利二便,清頭目,除風熱。治瘋狗咬傷,殺蟲。”
2《天寶本草》:“清火退燒。治療眼睛的障礙,躁狂癥。”
(3)福建民間草藥:“退熱,去骨,蒸。治耳鳴頭暈。”
④《四川中醫誌》:“清熱解毒。治濕熱痢疾,目赤腫痛,癰腫毒,風濕。”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5 ~ 8元。外用:搗固。
方劑①濕熱黃疸的治療:細葉十大功勞鮮根、梔子鮮根。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濕熱濁治:細葉十大功勞鮮根、莖各壹至二根。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③治療風熱目赤腫痛:黃柏、谷精草、菊花、防風、荊芥、黃連、夏枯草、桑葉。用水煎服。(四川中醫年鑒)
(4)治療產褥熱:細葉十大根壹兩,羊肉八兩。加入紅酒或開水燉兩個小時。
⑤治頭暈耳鳴:細葉十大根壹兩,蓮子四兩。飯後用開水燉壹小時,每日兩次。
⑥治療關節炎疼痛:薄葉十大貢獻二兩,豬蹄七寸。加入開水,燉兩個小時。(4)以下是福建民間草藥)
⑦癰腫瘡治:黃柏、劉寄奴、蒲公英、芙蓉花、野煙、海帶。* * *沖壓天鵝絨塗層。(四川中醫年鑒)
提醒:黃柏1此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