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冬棗的根系可分為兩種,壹種是莖根,是通過切枝和莖組織培養繁殖的幼苗的根系,分苗產生的新個體的幼苗的根系是莖根系。其特點是水平根系比垂直根系發達,向四周延伸能力強,分布範圍是樹冠的2 ~ 5倍,有利於增加耕層吸收面積。水平根長勢良好,能吸收更深層土壤中的養分,但延伸深度遠不及幼苗垂直根。另壹種是苗木根系,是冬棗接穗與酸棗種子培育的砧木苗嫁接形成的苗木。垂直根和水平根都發達,但垂直根比水平根發達。據調查,壹年生酸棗苗的垂直根可達1 ~ 1.8米,水平根長0.5 ~ 1.5米,為地上部分。冬棗的根系分布與砧木、繁殖方式、樹齡、土壤質地和管理有關。壹般以15 ~ 30 cm土層分布最多。長期地面噴施施肥的棗樹根系多分布在20 cm左右的土層中,深溝施肥的棗樹根系多分布在40 ~ 60 cm的土層中。根系分布深,吸收範圍廣,抗旱抗寒能力強,有利於樹木的生長。根系的水平分布範圍壹般集中在樹冠投影範圍,約占總根系的70%。冬棗的根系不僅吸收和固結土壤,支持地面以外的樹木,還具有合成養分、激素、儲存和運輸養分和水分、參與代謝的重要功能。由於根蘗的特性,它也是壹個重要的生殖器官。冬棗的根系活動溫度低於地上部分,所以活動先於地上部分,開始生長的時間因地區和年份而異。在滄州,根系活動壹般在3月下旬開始,7-8月出現生長高峰,落葉後進入休眠期。
(2)葉冬棗的芽和芽分為主芽和副芽。主芽也叫冬芽,被鱗片覆蓋,種植在壹級枝頂端、棗樹砧木和二級枝基部。主芽萌發生成棗頭,用於培育骨幹枝,擴大樹冠;棗股(結果母枝)也可以生成。棗樹砧木頂端的主芽每年都會發芽,生長量很小。棗樹股邊也有主芽,發育極差,潛伏。只有在棗樹砧木的老化被刺激後,它們才萌發成分叉的棗樹砧木。棗樹砧木上也能萌出棗頭,但生長勢弱,壽命短,利用價值不高。幼樹整形時,可縮短二次枝的重量(二次枝基徑為1.5 ~ 2 cm時),可刺激新棗樹頭的形成,培養具有水平角度的骨幹枝。次芽是裸芽,也叫夏芽,附著在壹級枝上。它們當年萌發形成二次枝或脫落的二次枝,二次枝和棗樹砧木上的二次芽產生脫落的結果枝,即掛棗。有的主芽可休眠多年,成為休眠芽,壽命較長,受刺激後可萌發出健壯的棗頭,有利於結果基枝和骨幹枝的更新;棗樹的主幹、主枝基部或機械損傷處易發生不定芽,多由射線薄壁細胞發育而成,可生成棗頭。這些特點就是冬棗壽命長,百年以上老樹仍能正常結果的原因。
(3)棗的幼枝。致中棗生長旺盛,樹姿挺拔,燥性強。成年樹適度生長後,樹姿開放,枝條的萌蘗力和分枝力下降。冬棗的枝幹可分為三類,即棗頭、棗股和棗掛。棗頭:是由棗的主芽發育而成的主枝,形成樹的骨架或結果單位枝,即蘋果、梨等其他果樹上的所謂發育枝。棗頭是壹級枝和二級枝的總稱,每個棗頭有6 ~ 13個二級枝。二次枝是棗頭各節次生芽形成的結果枝,也稱結果枝群,無頂芽,第二年春天尖端會枯萎。棗頭和二次枝組成的結果枝群也叫結果基枝。棗樹砧木:是生長極小的結果母枝,也可視為縮短的棗樹頭。是棗頭從旺盛生長到結果的形態變異。棗樹砧木由主芽萌發,生長緩慢,隨著枝條的生長而變粗。棗樹砧木頂端有主芽,周圍有鱗片。棗樹砧木主要種植在二年生以上的二級枝上,也可形成棗頭壹級枝的頂端和基部。每個棗砧上可生產3 ~ 12個棗掛件。自然災害和人工棗樹吊墜折斷後,新的棗樹吊墜能在當年重新發芽開花結果,這也是棗樹抗災能力強的原因。棗股的壽命很長,可達20年以上。據觀察,3 ~ 7年生棗樹砧座結果能力最強,10年後逐年減弱,應及時更新。當然,棗股的經濟壽命與栽培管理密切相關。管理水平高的果園,壽命就長,否則就短。棗掛:即果枝,又稱脫落果枝。主要由棗樹砧木上的次生芽形成,當年第壹枝和第二枝的節上也可掛棗。棗吊隨著棗樹的發芽開始伸長,著葉並與花芽分化形成花芽,開花結果。果實成熟後,壹般會隨著秋後落葉壹起脫落,壹些木質化程度高的棗吊墜不易脫落。棗掛長短與樹的營養水平、樹齡、栽植位置、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如果棗頭重新去心,基部可形成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棗掛,結實能力明顯提高。棗樹鶴壹般長8 ~ 30厘米,10 ~ 18節。同壹個棗吊上,4 ~ 8片葉最大,3 ~ 7節結果最多。
圖1棗頭、二次枝、棗樹砧木和棗吊的指示
(4)葉片是光合作用、氣體交換和蒸騰作用的重要器官。冬棗葉互生,長圓形、長方形、披針形,平均長4.3厘米,寬2.3厘米。葉子革質有光澤,蠟層厚,無毛。葉尖鈍圓,葉鋸齒狀,有的暗淡而薄,有的稀疏而厚,葉深綠色,葉柄黃綠色。當平均氣溫下降到65438±05℃時,隨棗鶴壹起脫落。
(5)花與果冬棗花種植在棗葉的葉腋處。壹般壹個葉腋有3 ~ 7朵花,營養不足可產生單朵花序。其分化特點是當年分化、多次分化、隨生長分化。單花分化速度快,時間短,整樹花芽分化持續時間長,可達2個月左右。冬棗的花芽分化始於掛棗主芽和棗頭的萌發,隨掛棗的延長而達到高峰,止於掛棗停止。花芽從棗樹基部開始分化,棗樹砧木上的棗樹先萌發,棗樹頭上的棗樹先從第壹個分枝的基部分化,然後每個二級分枝上的棗樹依次分化,同壹花序先為中心花(0級花)。冬棗的花芽分化與樹體的貯藏營養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壹般受營養和溫度的影響,棗吊的基部和頂部節位葉片小,花芽分化慢,花質相對較差,座果率和果實品質較低,特別是在幹旱或幹熱風中,容易出現焦花、落蕾、落花等現象。中間節位葉片大,花芽分化完整飽滿,結實能力顯著增強。連續破芽實驗也說明了這壹點。隨著破芽次數的增加,發芽棗吊和花芽質量依次下降,營養耗盡時棗吊不再發芽。冬棗花壹般在6月初至7月初開花。由於不同年份積溫不同,花期也不同。春季氣溫高,花期早,花期短,春季尤其是花期多雨,氣溫低,花期晚,花期長。據觀察,庭院裏的冬棗先於田間的冬棗,幼樹先於老樹。開花順序是樹冠外圍最早,先分化的花芽壹般先開放。壹個花序中的中心花首先開放,其次是1花、2花和多級花。冬棗的開花是夜間裂芽,但授粉和傳粉都在白天,對授粉沒有不利影響。
(6)授粉結實冬棗的香蜜盤是典型的蟲媒花,自花結實,但異花授粉坐果率較高。因此,需要大力提倡在花期放飛蜜蜂來完成授粉。開花當天座果率最高,之後逐漸下降。棗花的授粉和花粉萌發與環境和激素營養水平密切相關。低溫、幹旱、大風、陰雨天氣都對授粉坐果不利。花粉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4 ~ 26℃,相對濕度為70% ~ 80%。溫度低於20℃或高於38℃,相對濕度低於60%,均不利於花粉萌發。滄州正值冬棗花期,幹旱多雨。盛花期冬棗品質好,座果率高。初花期和末花期的頭幾天坐果率低,果實品質也差。因此,生產中應在盛花期實施提高座果率的技術措施。冬棗樹花果嚴重。壹般開花後1周左右開始大量落花落果。這種落果主要是花芽分化差、授粉不良的棗果。在滄州,壹般是7月上半月生理落果。這種落果的主要原因是坐果過多,樹內營養不足。座果後,甲口過早愈合、過晚或營養生長過度都會加重生理落果。附:滄州地區氣候和土壤的主要特點,供介紹時參考。滄州位於華北平原中部,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00 ~ 600 mm,四季降水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7、8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5%,9 ~ 10月降水量約占6.7%,110月降水量約占6.7%。全年日照2904小時,無霜期195天。年平均氣溫12.5℃,大於等於0℃的積溫4805℃,大於等於5℃的積溫4679.3℃,大於等於10℃的積溫4349.2℃,年極端最高氣溫42.9℃,最低氣溫-20℃。全年風向多為西南和東北,平均風速3.5m/s,全年大風日數30天左右,多在春季。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主要土種為中壤質潮土,地下水位約5m,pH值7.5 ~ 8.8。滄州東部含鹽量高,地下水含鹽量高,屬於濱海鹽堿地。著名的黃驊冬棗生長在土壤含鹽量0.3%左右的土地上。基於滄州自然條件的特點,壹年四季氣候冷暖,幹濕差異大,春季雨少風多,夏季雨多熱,秋季雨少涼,土壤多為鈣質。冬棗適應性強,喜溫,耐鹽。滄州的氣候特點和土壤適合其生長發育。冬棗發芽晚,春旱影響不太大。6-8月降雨量充足,能滿足冬棗生長發育的需水量。果實發育後期雨水少,日照充足,溫差大,可減少裂果和果實病害的發生,有利於果實著色、糖分和幹物質積累。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農業出版社《綠色發展與綠色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