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奶參那些人不適應吃

奶參那些人不適應吃

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奶參為山海螺 四葉參 土黨參 的別名,所以奶參的功效與作用與山海螺 四葉參 土黨參 相同.

甘辛,平。 《別錄》:"味甘,溫,無毒。" 《浙江民間草藥》:"味辛,性涼。" 《廣西中藥誌》:"味甘,性平,無毒。" 性溫,味甘。

《廣西中藥誌》:"味甘微苦,性溫,無毒。"奶參的功效與作用植物形態羊乳(《別錄》),又名:奶樹(《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蔓生草本。根粗壯,倒卵狀紡錘形。莖攀緣細長,無毛,帶紫色,長可達1米。葉在莖上的互生,細小;在枝的通常2~4片簇生,或對生狀或近於輪生狀,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至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有疏生的微波狀齒,兩面無毛,下面呈灰白色;有短柄。花單生或成對生於枝頂;萼筒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外面乳白色,內面深紫色,鐘形,淺5裂,先端反卷,有網狀脈紋;雄蕊5,花絲與花藥幾等長;子房半下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圓錐形,有宿萼。花期8~10月。

生於山坡、林練河谷兩邊等較陰濕的地方。分布東北及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采集8~9月挖根,洗凈,曬幹。

藥材幹燥根略呈紡錘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壹般長6~12厘米,直徑1~3厘米,有時有分枝。上部較粗,有眾多的橫皺紋,下部稍細;有縱皺及細根痕跡。外表灰棕色至土黃色,粗糙;除去栓皮的呈灰白色或淡黃白色。質疏松而輕,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多裂隙。味苦微辣。

產黑龍江、廣西、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功用主治消腫,解毒,排膿,祛痰,催乳。治肺癰,乳癰,腸癰,腫毒,瘰癧,喉蛾,乳少,白帶。

《別錄》:"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

汪連仕《采藥書》:"治楊梅惡瘡。"

《綱目拾遺》:"治腫毒瘰癧,取汁和酒服,渣敷患處。"

《植物名實圖考》:"發乳汁,壯陽道。"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祛痰潤肺,排膿解毒。治肺膿腫,乳腺炎,癰瘡腫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O.5~1.5兩(鮮者1.5~4兩)。外用:搗敷。

選方治肺癰;壹羊乳壹兩五錢,忍冬葉壹兩五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二羊乳四兩,白毛藤梢葉(包)四兩。水煎服。(《杭州藥植誌》)

治乳蛾,腸癰,肺癰:山海螺、蒲公英各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發乳:山海螺加豬前蹄燒食。(《浙江民間草藥》)

治陰虛頭痛,婦人白帶:羊乳壹兩五錢,用豬瘦肉四兩燉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毒蛇咬傷:鮮羊乳根四兩,切碎,水煎服,壹天二次;另用龍膽草根加水搗爛外敷。(《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植物形態 多年生纏繞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異臭氣。莖無毛,有多數短分枝。主莖上的葉互生,細小,短枝上的葉4片簇生,橢圓形或菱狀卵形,葉緣有剛毛,背面灰綠色;近無柄。花單生,偶成對生於側枝端;花萼貼生至於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鐘狀,5淺裂,黃綠色,內有紫色斑點。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有喙,有宿萼。種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野溝窪潮濕地帶或林緣、灌木林下。主產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貴州、陜西。

采制 春、秋季來挖,除去須根,縱切曬幹;或蒸後切片曬幹。

性狀 根紡錘形或圓錐形,多縱剖成兩半或塊片。表面灰黃色,有較密的環狀隆起的皺紋,根頭小,有數個莖基或芽痕;縱剖兩半的邊緣向內卷曲而呈海螺狀,剖面黃白色。質輕,折斷面類白色。

化學成分 含合歡酸(echinocystic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環阿屯醇(cycloartenol)、α-菠甾醇(α-spinasterol)、△7-豆甾醇烯醇(△7-stigmastenol)。

功能主治 補血通乳,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用於病後體虛、乳汁不足、癰腫瘡毒、乳腺炎。

益氣、養陰、消腫、解毒的功效。用於身體虛弱、四肢無力、頭暈頭痛、陰虛咳嗽、乳汁不足、肺膿瘍、乳腺炎、療瘡、蟲咬等。植物形態金錢豹(《植物名實圖考》),又名:蔓桔梗,奶漿藤、香浮萍、浮瓶子、金線吊葫蘆。

多年生纏繞草本。主根肥大,肉質,米黃色,須根少。莖細弱,淺綠色,光滑無毛。單葉對生,卵圓狀心形,長2~7厘米,寬1~5厘米,先端尖,邊緣有鈍鋸齒,基部深心臟形,兩面無毛;葉柄幾與葉片等長。花鐘狀,單生於葉腋,兩性;萼片5,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達1.5厘米,基部稍聯合;花冠淡黃綠色,有紫色條紋,直徑2~3厘米,裂片5,向外反卷;雄蕊5,花絲分離;雌蕊1,子房上位,4~5室,罕有3室。漿果半球形而扁,徑約12毫米。種子多數。花期8~9月。

生於低山區的向陽坡地上。分布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采集秋季挖取根部;洗凈,除去須根,曬幹。

藥材幹燥根呈長圓柱狀或圓錐形,稍彎曲,壹般長8~15厘米,徑1~1.5米,往往分枝,表面淡黃色至土黃色,有明顯縱皺,下部常扭曲。質柔韌,幹燥時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黃色,中柱類白色。

產廣西,四川、福建、雲南等地。

功用主治健脾胃,補肺氣,祛痰止咳。治虛勞內傷,肺虛咳嗽,脾虛泄瀉,乳汁不多,小兒疳積、遺尿。

《貴州民間方藥集》:"補虛益氣,祛痰止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肺結核,夏季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

選方治肺虛咳嗽:土黨參、百合、尖貝、百部、蓮米、甜杏仁。燉五花肉服。(《四川中藥誌》)

下乳汁:土黨參、黃耆、黨參、當歸。燉雞服。(《四川中藥誌》)

治白帶(氣虛癥):土黨參、白背葉根各五錢,海螵蛸八錢,刺莧萊根壹兩。水煎服,每日壹劑。(江西《草藥手冊》)

治寒咳:土黨參二至四兩,白胡椒。艾葉各三錢.水煎服。(《江西草藥》)

治小兒遺尿:土黨參四兩,豬瘦肉四兩。水燉,服湯食肉。(《江西草藥》)

治脾虛泄瀉:土黨參五錢至壹兩,大棗三至五錢。水煎服。

治小兒疳積:土黨參五錢,仙茅五錢,豬瘦肉同燉服。

治癰疽氣虛難潰:土黨參壹兩,黃花稔壹兩.水煎服。(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