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福州本地常識

福州本地常識

1.福州地方文化

福州,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人傑地靈,才華橫溢。大量關於福州民俗、民風、方言成語、地名由來、傳統工藝等知識,深受大眾喜愛。許多旅遊景點都蘊含著深厚的閩越文化。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福州,必須潛入福建豐厚的文化沃土,慢慢品味。

福州文化網,圖文並茂,解讀福州兩千多年的文化、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展示福州這座位於東南沿海城市的新舊社會文化環境。福州文化網立足於福州民俗文化的歷史和現狀,提供各類文化信息,追溯福州民俗文化的淵源,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它不僅是了解福州歷史和現實的窗口,也是匯聚福州話地區和居住在臺灣、香港、澳門等世界各地的福州鄉親的鄉情、鄉音的交流平臺。

2.福清的本土文化是什麽?

福清風俗的四大特點千百年來壹直在民間流行,基本反映了福清地區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規範和精神面貌。

它是福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誌。從歷史演變的角度來看,福清習俗有四個明顯的特點:(1)傳承古越文化遺產;(2)接受古代中原文化的影響;(3)受宗教影響,尤其是佛教和道教;(4)近代以來對海外文化的吸收。

在福清傳統的季節性節日和習俗中,迎春、接春、迎新生動地體現了古越遺風的痕跡。但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習俗如結婚、訂婚、祝壽、祝壽,以及民間信仰如關公生日、迎城隍、魁星生日、土地生日、魯班生日等,明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福清民間對海神娘(媽祖,俗稱媽祖)和地神陳景谷(水岸太後陳夫人,俗稱水岸奶)的崇拜和信仰,說明道教對福清民俗影響很深,尤其是數百年來在民間被視為婦孺保護神的水岸奶,在民間幾乎滲透到了家家戶戶。

信仰民俗,如觀音生日、地藏王生日、泗州佛、浴佛節等。,充分展示了佛教的滲透力。佛道是福清民俗中信徒所崇拜的,往往同案同佛同道。

相對來說,* * *宗教對福清的習俗影響不大。近代以來,在福清的生活習慣中,也受到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

脫鞋的房子、燈籠展、花展,生動地體現了福清人善於吸收外來文化和學習的傳統。在其形成過程中,福清海關既有吸收和整合外來海關的能力,又有各自為政的割據型區域。

在生活民俗中,有不同的老鄉習俗。在信仰的民俗中,不僅存在著向道教和佛教焚香的現象,還存在著“祭教”(指來自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作為異教的排他性地位。福清風俗蘊含著尊重傳統與勇於開拓、懷戀故土與熱衷走出去的奇特雙向格局,培養了眾多人才,造就了近代歷史上第壹位民族英雄林則徐、引進西方新興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思想家嚴復、中國翻譯界的奠基人林紓、中國近代歷史上在南洋開創“新福清”的著名僑領黃乃松等眾多人才。

福清風俗充分呈現了“東南山國”和“閩海雄風”的人文形態,雙向封閉開放。春節是農歷正月初壹,在古代被稱為腳的終結。它是辭舊迎新的節日,也是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早上吃得太平(線表面2個雞蛋)象征壹年平安。初壹到初三,人們都要收拾衣服,給家裏的長輩、親戚、朋友“拜年”,說吉祥話。

正月十五元宵節,逛燈市。福清地區初七後,燈籠市場盛行,看燈籠送燈籠。

南後街專門賣各種紙燈籠,高高掛在街道兩旁,掛在屋槽下,光彩奪目。過九月初九是福清地區特有的節日習俗。

用紅棗、紅糖、荸薺、桂圓、花生等佐料熬制糯米粥,稱為“藕酒粥”,作為全家人的早餐;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粥,意思是祝他們平安度過第九個節日。清明節掃墓在清明節期間,祭祖和掃墓。食物主要是菠蘿樹和清淡的糕點。

端午節:五月初五,也稱為五日節。初壹至初五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第五天中午要喝雄黃酒,吃花生湯圓和荷葉包子。

七月初七的七夜,是神話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時候。福清地區壹般在這個節日互相贈送蠶豆作為紀念。

中秋節在8月15日賞月,也被稱為團圓節。壹家人聚在壹起吃月餅,喝酒,賞月。

舊時稱之為“靜待月光”。重陽在九月的第九天尊敬老人,這被稱為重陽節。

在舊社會,人們爬山放風箏,非常熱鬧。冬季的至日也被稱為冬季節。

全家人聚在壹起搓丸,福清方言叫“搓丸”,意為團圓。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叫“祭竈”。

家家戶戶打掃廚房迎接新年,食物主要是竈糖和竈餅。中國新年的最後壹天,也被稱為除夕,是壹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壹頓快樂的年夜飯,給孩子們壓歲錢。過完年,第二天就是春節了。

3.

世界上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認同的重要標誌。傳統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民族節日,從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多樣性的魅力。(2分)

②中秋文化包含了中國人生活中的風土人情、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中秋節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達。通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和習俗,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魅力。(2分)

(3)中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弘揚中秋文化,可以彰顯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民族風貌,鞏固其維系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作用。(3分)

試題分析:本題以2012至10 3福建省福州市中秋晚會材料為基礎,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要回答這個問題,世界上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認同的重要標誌。中秋節文化包含了中國人生活中的習俗、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中秋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要發揚中秋文化,從壹個角度回答,註意基礎知識和課本材料的有機結合。

點評:解題思路:審題時要把握三點:知識範圍(註意答案有時似乎超出範圍要求,存在知識滲透借用問題)、要分析的事件、答題角度。銜接試題的主要思路是:以所需知識範圍為基礎,在材料中尋找相關信息,合理組織答案;如果在所需原理用完之後還有重要信息沒有分析出來,就要考慮知識的遷移和借用了。

4.與廬隱齊名,並稱“福州三大才女”的是誰

廬隱(1898-1934),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五四時期福建閩侯縣南嶼鄉著名女作家。廬隱與冰心、林齊名,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取筆名廬隱,意為隱藏廬山真面目。1903年父親去世後,他隨叔叔去北京生活,後進入教會辦的木真書院小學,開始信仰基督教。

1912考入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先後在北平公立女子中學、安徽安慶小學、河南女子師範學校任教。1919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學校中文系。畢業後,她在安徽省宣城中學和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1925年出版第壹本小說集《海邊的老朋友》。

在過去的幾年裏,母親、丈夫、兄弟和摯友石評梅相繼離世,悲傷的情緒籠罩在廬隱這壹時期出版的作品集《魂海之潮》和《瑪麗》中。他於1930年與李偉健結婚,後來出版了他們的通信集《雲鷗情書集》。

他們婚後曾在東京生活,出版過《東京速寫》,生活幸福。後祿36歲死於難產。

總的來說,廬隱是個多愁善感的悲觀主義者。除了早期的壹些作品,她的作品並沒有擺脫悲傷的基調。她在為人生的意義而奮鬥,卻看不到人生的未來。她認為人生“比做夢更難以捉摸”,幾乎壹生都在悲涼的大海中掙紮。

她,或者說是作品中的主人,常常被悲傷所困擾,無法擺脫。她視悲傷為大聖人。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3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女作家》中,廬隱與蕭紅、蘇、石評梅並列為中國現代十八位重要女作家。

5.妳知道福州民間的“支竹詞”嗎?

很抱歉,我壹直熱愛詩歌,但對福建民間的支竹詞真的不太了解。

這裏只是簡單說說,如果達不到請見諒。支竹的詞“細慕風土”,以吟詠風土為特色,與地域文化有著不解之緣。

它往往在世態人情的描寫中,彌漫著清新的文化人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唐代的民歌《竹枝詞》可以說是壹部成熟的七言體民歌作品。

據中唐詩人劉禹錫流放巴楚時聽到的《支竹歌》,是壹首有固定夾層的七言民歌。劉禹錫的個人印象是:“他的棋子和吳生的壹樣精彩。雖與家人形影不離,但機智周到,自有壹番妙處。”

《歷代詞》壹書(王、教授主編,王先生倡導)收錄了閩南、莆仙的詞,但數量不多。清代福建科舉極為興盛,文人支竹詞創作眾多。另壹方面,福建各地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吸引了不少外地人,由此產生的支竹詞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在福州,比較有價值的詞有:福州地方史家65438年至0962年編的《民主之詞》(民國年間抄本),純撰的《民主之詞》等。此外,還寫了《撫州鄉土詩》(1963春柏人翟抄本);清代林中山詩五十首。

福建民間支竹詞的收集和整理尚不完善。如果學長很擅長這方面,應該能有所成就。

6.漳州歷史,地方文化

國家AAAA風景朝聖區——三平寺天下第壹奇——東山風巖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漳州)土樓國家AAAA風景區——雲洞巖風景區第壹批國家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農產品:龍眼、荔枝、天寶香蕉、柑橘、龍眼、柚子、菠蘿、華安鐵觀音茶、蘑菇、竹筍等

花卉:水仙花、玉蘭、木棉、山茶花、蘭花海鮮:牡蠣、鱸魚、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扇貝。特色小吃:沙爹面、幹拌面、鴨面、草、石花、豆腐腦、五香鍋貼、貓粥、魯面、漳州“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