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別名:紫穗槐、花椒、棉條、紫穗槐,為豆科、紫穗槐屬植物,枝葉茂密。它也是壹種蜜源植物,經常被種植用於綠色銷售。
第壹,及時收集種子
紫穗槐種子在5438年6月+10月成熟並采摘。收獲後,放在陽光下,去除雜質,每天翻面。
紫穗槐綠色幼苗
經過幾次,約5 ~ 6天的曬幹,將幹凈的種子裝袋保存。每公斤有8萬到9萬粒種子,壹般發芽率只有50-70%。
二、種子處理
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處理:由於豆莢皮含油,可影響種子膨大速度和發芽率。種子處理方法可以用熱水處理。將種子放入容器中,邊倒開水邊攪拌,攪拌五分鐘。在冷水中浸泡壹天壹夜後,取出放入蘆葦中,蓋上稻草,每天澆水。幾天後,大部分種子被播種。實踐證明,浸種的種子比未浸種的種子出土早10 ~ 15天。另壹種方法是浸泡在6%的尿液或草木灰中6-8小時,以去除種子油。采用這種處理,春播時帶皮種子可提前出土約10天。
第三,播種育苗
最好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灌溉方便的中性壤土。當沙地或粘性土壤用作苗圃地時,應施用有機肥以改良土壤並增加肥力。苗圃地冬天要耕,腳敷月,再耕壟做床。最好等雨下透了再播2 ~ 3天。播種時間根據氣候條件決定:在北方,以土壤解凍為宜;南方應在1月中下旬播種。播種方式采用行播,溝深3-4厘米,播種寬度8-10厘米,行距18-20厘米。畝產播種量約1.5公斤,苗木產量達到1萬株,部分地區播種量有增加趨勢。播種時覆土1 ~ 1.5厘米,播種後8 ~ 10天出苗。10 ~ 15天後開始間苗,合理的苗間密度間苗壹次。
第四,扡插繁殖
紫穗槐插條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插條成活率很高。但是,要註意保護嫩芽不受傷害。苗床最好用沙子或半沙半土。邊界呈龜背狀,四周開溝,方便排水。插條要健壯,老枝或嫩枝成活率低。應剪成15cm長,插入土中7-8cm,株距8-10cm,行距20-25cm。要每天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要搭遮蔭棚。大約壹個星期後,會長出新根,發芽,說明插條成活了。
第五,繁殖
根據以上立地條件,春季選擇粗根進行生根育苗。紫穗槐的根萌發能力強,當土壤疏松濕潤時,富含腐殖質,可以長出新根,長出新芽。所以土壤只要稍微培育壹下,促進它生根發芽,那簡直就是新苗。
第六,加強管理
為了培育紫穗槐的壯苗,苗期除草3 ~ 4次,配合配方施肥。在幼苗生長高峰期,每半年要在根外噴壹次肥料,如尿素、磷酸二氫鉀等,還要把水均勻地噴在葉片上。最好的噴肥時間是多雲的傍晚。同時要進行病蟲害防治,防止重治。
七、適合種植
造林密度應視選林目的和水土條件而定。如果每年收割做綠肥和飼料,可以更密集;水土條件差的也可以密植,壹般每畝種植300 ~ 400株;以固沙保土為目的,每畝可1000株以上。為了提高種樹的成活率,促進其發芽,可在根頸以上10 ~ 15 cm的位置進行扡插,這樣枝條會長得更快。
八、撫育管理
紫穗槐的管理要求並不嚴格。壹般造林後,幼林每年要除草松土1 ~ 2次,所以隔年伐壹次。以收獲綠肥為目的的紫穗槐林,造林第壹年後,可適當行間套種糧食,促進幼苗生長。第二年、第三年要適時培土,擴大根盤,爭取多萌枝多芽。在土壤貧瘠的山區,第壹次平茬後,應暫停壹至兩年的割耕。風蝕沙化地紫穗槐造林,應留50%以上的不均勻留茬用於防護林,實行輪伐。所有不平整的茬可按預留土地預留65,438+000%。山坡和山坡上的紫穗槐林應沿水平等高線方向分開。
害蟲防治
幼苗受到金龜子和象鼻蟲的傷害,但是很輕。壹般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500倍液毒殺昆蟲即可。紫穗槐病蟲害少可能與其莖葉中的特殊氣味物質和單寧物質有關,能抑制病蟲害的傳播,具有驅除病蟲害的作用,對培育特色作物、實行輪作、營造混交林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鏈接:/view/44850.htm?from title = % E6 % A3 % 89% E6 % A7 % 90 & amp;fromid = 7033910 & amp;type=s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