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天吃蛋糕;第二天吃粽子;初三吃田螺;第四天捧艾草;第五天吃壹天。唱著這首不和諧的童謠,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壹個傳統節日。莆田就有這麽壹首不和諧的童謠,端午節在五月初壹拉開序幕。從初壹開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多,但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端午節的美食。
說到端午節,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粽子精致可愛,鹹中帶甜。我對肉粽不感興趣,但對糯米粽子情有獨鐘,尤其是裏面的大棗,在家裏總是自己包著吃。糯米的香氣混合著雞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壹口,放進嘴裏。越嚼越好吃。每到端午節,奶奶都要包N個粽子讓我饞貓吃。街上也到處有人喊,但是賣的粽子比家裏的小很多,但是很貴,粽子裏面的棗也不大。好像插兩個花生就夠了。有時候會饞,就在街上買壹個解饞,但是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好吃的粽子,穿新衣也是壹大美。用五味藥材煮壹大鍋熱水洗澡,然後換上新衣服,特別清爽。雖然現在還穿著已經穿了n次的衣服,但是香味還是讓人無法抗拒。
非常遺憾,我們在這裏看不到龍舟比賽。但是我們很快發現了壹個新的樂趣――舉行打蛋比賽。端午節的雞蛋不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砸的,或者互相碰撞時更硬,或者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破蛋大賽落下帷幕的時候,真的是玩的不亦樂乎,只留下滿地的傷痕和壹股惡臭。
端午節的時候,媽媽會用細繩精心編織籃子,按照以前的習俗,會編織八層。奶奶煮好雞蛋後,會把最光滑的三個拿出來。最下面放壹個,後面放桃子。每種類型有三個,使用了六層。二樓是行虎,管這些事。最後按照長輩說的掛在門口紀念屈原。她取下來後放在盒子裏,和比她早出生的姐姐團聚。
在初五吃壹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圓滿落幕。
2.2022端午節主題作文500字
又到了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了。在這個繁忙的季節,我想念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河邊的壹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我家鄉的端午節始於農歷五月初壹。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是:初壹糕,初二粽子,初三螺螄,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蛋糕是祭祖用的。它是由面粉或大米磨成粉末,用糖發酵制成的。很松很甜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媽媽都會從棕櫚樹上剪下壹片棕櫚葉,綁在高高的方桌腳邊,順著葉子的紋路撕成壹條條,兩端還連在壹起紮粽子。洗好的粽子葉和糯米拿來了,還有勺子和筷子。壹切準備就緒,他們搬來壹個小板凳,開始包粽子。我跳來跳去,不停地問我什麽時候可以吃粽子。看著壹片片粽子葉在媽媽靈巧的手中神奇地變成精致的粽子。沒費多大力氣,桌腳就掛了壹串精致的粽子,拿在手裏舉著。就把棕櫚葉的梗放在那樣的大鍋裏,要煮很久。等妳吃粽子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鍋壹開,壹股濃烈的棕色肉味立刻撲鼻而來。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蝸牛的習俗。據說孩子們在這壹天吃蝸牛會變得聰明。那時候蝸牛不貴。五分錢可以買壹個天使,村裏幾乎每個家庭都買得起。第三天,賣蝸牛的小販會在全村大喊大叫。孩子向大人要錢,買螺螄,聚在壹起吃;孩子們吃了蝸牛,把殼留下,扔在屋頂上,把舊瓦片弄得格格作響,玩得不亦樂乎。第四天早上,大人會讓孩子去田埂上拔壹捆沾了露水的艾草,放在門框上。大人說可以驅蚊驅邪。當插在門框裏的艾草逐漸變幹,就成了藥。夏天,村裏的孩子容易發脹。取出壹片幹燥的艾葉,放入鍋中煮沸。蒸汽散發出美味的香氣,在房子裏四處彌漫。冷卻後由肚子脹大的孩子飲用,有時脹大的肚子會逐漸放氣。
3.2022端午節主題作文500字
在大作家沈從文的筆下,端午節是壹個民俗的舞臺,各種民俗鋪天蓋地。在我們家,端午節是壹個家庭交流的日子,我們通過壹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來感受家庭紐帶的溫暖。
我們的端午節,最精彩的不是各種民俗,也不是各種美食,而是壹份濃濃的親情。端午節的時候,不管家裏是誰,不管多忙,都會抽空回家,和家人吃頓團圓飯,敘舊,坐坐,讓親情和宗鄉在每個人心中蕩漾。
在我的印象中,我最難忘的端午節是那壹次。當時太谷的四姨奶奶來看望我奶奶,正好是端午節。從壹大早接到四姨的電話開始,全家人就壹直在忙。爸爸負責買飲料,壹口氣帶回兩桶“竹葉青”和三瓶汾酒;叔叔和舅舅壹起去菜市場買了幾種熟肉和家常菜的原料。媽媽,阿姨,阿姨等女人有條不紊的包粽子。就連我們這些孩子也沒閑著,幫忙傳遞包好的粽子...
四姨終於來了。她不僅帶來了大米和樹葉,還帶來了壹大家子。當時規模達到十余人。他們吃著自己做的鮮棗餃子,喝著杏花村的汾酒和竹葉青。兩張長桌放在壹起,十幾個人正好圍在壹起,濃濃的親情就在餃子的香味裏。
飯桌上,兩家人,不,很親近。每個人都有話要說,女人們兩人壹組聚在壹起談論家庭生活。男人們點上壹支煙,倒上壹杯酒,圍在壹起談論天下大事,頗有豪氣。連孩子都找到了伴侶。妳給我講個笑話,我就給妳看個稀罕玩具,笑個不停。
晚飯後,壹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古洛河上的龍舟賽。電視開著,但沒人看。最多是掃了壹眼,把註意力轉回親人身上。孩子們在哪裏?他們已經把大人帶來的香包拿到隔壁的院子裏,向其他孩子炫耀。
這是這裏的端午節。沒有偉人,因為壹個普通人的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容納偉人和貴族士紳。沒有宗教,因為它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毫無用處;只有親情,才是我們最普通、最親近、最珍貴的精神慰藉。
4.2022端午節主題作文500字
我的家鄉在湖北。五月到五月,家鄉的空氣中彌漫著粽子的香味。是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口都是香;吃粽子,喝黃酒,龍舟就快樂了!”正如這首民歌所唱,每年端午節,湖北各地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掛艾草的習俗。其中,龍舟賽最具特色。宜昌市秭歸縣賽龍舟非常盛大,有祭祀、招魂等活動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查閱史書可以發現,端午節的起源包括伍子胥紀念其直言不諱的言論,他對孝順女兒曹娥的同情,以及他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言論。在我的家鄉,千百年來,尤其是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占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是戰國末期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春秋時為楚懷王大臣。他主張廣納賢才,賦權,以富國強兵,力主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貶流放,卻寫出了《離騷》、《九聞》、《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入侵楚國京都。屈原看到國家被侵略,就背棄了石頭江。楚國人聽到這個消息,就起來搭船營救他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比賽。人們害怕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於是紛紛往河裏扔飯團,後來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體現了人民對愛國詩人的敬仰和向往。
“千山萬水粽子是壹種情懷,至今仍會久久憐屈子之心。詩人將出青天,天下難尋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歷史悠久,其文學造詣是中華文明的璀璨明珠。他優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情懷代代相傳。
又是壹年端午節。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它的習俗和文化底蘊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2年端午節主題作文5.500字
說到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它的習俗和起源也應該略知壹二。但是,壹地壹俗,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今天就讓我給大家詳細介紹壹下吧!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午節、午節、夏節。它原本是夏季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端午節被命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辟邪。“中國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之壹,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量的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代代相傳。
這壹理論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武君的《續齊擦拭》和南朝《荊楚紀年》。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立即劃船施救,壹路到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當時下著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聖人屈博士時,又冒雨出門,沖進了茫茫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河上劃船,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百姓怕河裏的魚吃了他的屍體,就回家帶了湯圓扔到河裏,防止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吃粽子成了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似乎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盛傳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萬水千山粽子是壹種情懷,糖餡肉餡的都行。糯米香紅棗香,葉裹友。”不管怎樣,聽了我的介紹,妳對端午節了解很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