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名詞:1。代謝:是活細胞內所有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別,是生物體壹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合成物質,儲存能量;b .異化(分解代謝):分解物質,釋放能量。2.病毒:屬於生物,沒有細胞結構。它們在其他生物體內生活和繁殖,所以它們是生命體。細菌病毒也被稱為噬菌體。病毒的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RNA。3、應激: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特性。它需要很短的時間。(如蛾和蝴蝶的趨光性)。4.反射:是指多細胞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的反應(如狗看到主人就搖頭擺尾),屬於應激。5.適應性:是生物適應環境的現象,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6.遺傳:指父母與後代之間的相似特征。7.細胞理論: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王石提出細胞是所有動物和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8.生物工程: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對生物材料進行加工或改造,從而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9.生態學: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關系的科學。
聲明:1。生物體具有相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2.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構成所有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3.生物成長的根本原因是:同化>異化。4.遺傳使物種保持相對穩定,變異使物種向前發展進化。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遺傳物質——核酸決定的。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核酸控制的。5.能夠維持和延長生命的特征是新陳代謝和繁殖。6.生物科學的發展:a .描述性生物學階段(成就:細胞理論的建立;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論。b、實驗生物學階段(成果:1900,孟德爾遺傳定律再次提出)C、分子生物學階段(成果:1944,美國的Avery以細菌為實驗材料,首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的標誌是1953。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裏克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7.當代生物學主要在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達到了分子水平;宏觀是生態學的研究。8.生物工程成就a .醫學:乙肝疫苗、幹擾素、人類基因組計劃;b .農業:植物抗病毒、兩系雜交水稻、轉基因鯉魚、抗蟲棉;能源和環保的發展:油雜草和超級細菌。9.世界五大難題:解決人口爆炸、環境汙染、資源短缺、能源短缺、糧食危機。
第壹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壹節,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元素,含量很少。如:Fe(鐵),Mn(門),B(撞),Zn(醒),Cu(銅),Mo(母),記住:鐵門撞銅母(驢)。2.宏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元素,占生物體總重量的萬分之壹以上。如:C(探索)、0(外國)、H(親)、N(丹)、S(留)、P(人)、Ca(蓋)、Mg(美)K(家)巧妙備註:外國人探親,丹留下來建設美好家園。3.統壹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可以在非生物世界找到,說明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是統壹的。4.區別:細胞內化學元素的含量與非生物世界明顯不同,說明生物世界與非生物世界存在差異。
聲明:1。地球上大約有200萬種生物,組成生物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指構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3.組成生物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C、H、O、N、P、S六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的主要元素,約占原生質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構成。③某些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B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植物缺硼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影響受精過程。)
第二節。構成有機體的化合物
名詞:1、原生質:指細胞內的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除去細胞壁,它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植物細胞不是壹團原生質。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他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部分。7.遊離水:能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8.無機鹽:大部分以離子狀態存在,是細胞內壹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會因缺鈣而抽搐),維持酸堿平衡,調節滲透壓。9.有單糖,雙糖,多糖。a、單糖:是壹種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脫氧核糖。b雙糖:是壹種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和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壹種糖,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動物細胞中有糖原(包括糖原和肌糖原)。10,可溶性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11.脂類包括:a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是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和保持體溫恒定的物質。)b、脂類(細胞膜、線性立體膜、葉綠體膜等的重要成分。)c、甾醇類(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功能。12.脫水縮合:壹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壹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同時失去壹個分子的水。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壹個肽鍵。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種氨基酸叫做肽。16,肽鏈:多肽通常是鏈狀結構,稱為肽鏈。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決定這20種氨基酸的編碼有61種。氨基酸的結構特征:每個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壹個氨基(-NH2)和壹個羧基(-COOH),兩個氨基和壹個羧基都連接在同壹個碳原子上(如-NH2和-COOH不連接在同壹個碳原子上,不稱為氨基酸)。R基團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種類。18、核酸:最初從細胞核中提取,呈酸性,故稱核酸。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所有生物(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在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9、脫氧核糖核酸(DNA):是核酸的壹種,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的DNA。20.核糖核酸:另壹種含有核糖,稱為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1,肽鍵數=除去的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數。2.基因(或DNA)的堿基:信使RNA的堿基:氨基酸數= 6: 3: 1。
聲明:1。自由水和束縛水可以相互轉化。例如,當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束縛水值越大,代謝越活躍。遊離水是細胞中的良好溶劑。2.能量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量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是細胞和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物質。生物體內主要的儲能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中主要的儲能物質是糖原;澱粉是植物細胞中主要的儲能物質;生物體內的直接能量物質是ATP(A-P ~ P ~ P);生物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3、糖、脂類、蛋白質、核酸* *相同的元素是C、H和O,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和P;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 *部分元素為C、H、O)。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分子量大;②復雜的分子結構;③品種極其多樣;④功能極其重要。5.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類不同,②氨基酸數量不同,③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的多樣性,可以概括為: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②催化:如酶;③調節: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功能:如抗體和抗原(非蛋白質);運輸: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註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由核酸控制。7.壹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它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於所有細胞(不是所有生物)中,在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起著重要作用。8.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由壹分子磷酸、壹分子核糖和壹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稱為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稱為核糖核苷酸。兩者成分相同,都含有磷酸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三種含氮堿基。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