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親子作業怎麽寫

親子作業怎麽寫

制圖師陳翔

孩子的手工作業壹看就是家長的筆跡。

楊女士的愛人和孩子壹起完成了手工。

在壹棵樹葉做成的樹旁邊,有孩子們奔跑玩耍的畫面,還有漫天飛舞的雪花。近日,太原市民楊女士在朋友圈曬出壹張照片,配文“看的作品,像壹個。”其實這是楊女士孩子幼兒園安排的手工作業。

在壹張白紙板上,用藍色筆畫了各種花,筆畫有點稚嫩。這是另壹個孩子的家長龐女士在朋友圈的照片。她還說:真打。原來“孩子自己畫了壹個景泰藍盤子,我覺得挺好的。沒想到被老師批評了,說不太好。”

做燈籠,做書,做秤,畫樹葉...現在幼兒園的親子作業越來越普遍,很多“新父母”壹下子適應不了,要麽拖拖拉拉,要麽絞盡腦汁,生怕給孩子做不好。壹些“老家長”吐槽家長手工作業。有人說做完了很有成就感。還有人開玩笑說,孩子幼兒園畢業後,繪畫水平和動手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幼兒園布置了哪些作業?親子作業怎麽做?在拼作業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影響嗎?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孩子自己畫菜,被老師婉轉的批評,不太好。

用白紙板畫畫,很多幼兒園都會給孩子裝飾。龐女士告訴記者,她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有壹個畫盤子的主題班,每隔壹兩周就會發盤子給孩子帶回家。她的繪畫水平壹般,孩子已經進大班了。她認為應該允許孩子自己畫畫。沒想到孩子的作業交到幼兒園後,老師表揚了其他孩子,說她孩子畫的不太好。

記者看了龐女士發來的幾張圖片。在幾個白色的盤子上,或藍鹿回頭,或振翅飛翔的蝴蝶,或遊動的魚兒,看起來就像印出來的壹樣驚艷,而且很明顯這不是孩子畫的,完全是家長“代工”的。龐女士說,這是其他家長在朋友圈曬的。和自己的寶貝畫比起來,簡直可以用從天而降來形容。為什麽他們孩子的畫會被批評?“老師說這些盤子要掛在墻上展示,所以要好看。”

但在龐女士看來,既然是孩子的工作,就不應該完全由家長來做。即使父母在協助,孩子也應該參與進來。不過,讓龐女士比較能接受的是,老師不會直接批評孩子,“是直接跟家長說的。”

並不是所有的幼兒園都對孩子的作品要求很高。壹位家長向記者展示了他在幼兒園拍攝的畫面:走廊裏有小朋友畫的碗碟展示架。可以看到,這些菜大部分都是孩子畫的,有些看起來像是父母畫了個大概,然後孩子再畫。

和孩子壹起工作的父母也會有成就感。

自上幼兒園以來,李女士的孩子每年都被要求制作書籍,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題。“壹個是關於快樂成長,壹個是關於壹年四季。”李女士說,孩子剛進小班,什麽書都會做,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是她做,孩子只能做壹些輔助工作。隨著孩子的成長,她做的部分會越來越多。

書是怎麽做出來的?李女士說,主題定好之後,就是把彩紙貼在硬紙板上,讓孩子在上面畫畫或者貼圖片。她幫助匹配單詞、詩歌等。制作壹本書大概需要兩天時間,孩子會全程參與。“它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李女士說,書拿到幼兒園後,老師會進行評估,孩子已經獲得了證書。“幼兒園裏有壹些不錯的。”李女士的愛人插話說,不知道那些家長是不是學美術的,不過是自己做的書,跟買的繪本壹樣。所以家長幫孩子做,壹方面和孩子有了互動;另壹方面,我也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不要看起來太差,以免孩子上了幼兒園會自卑。

砍山、砍樹、砍人、砍房等。用彩紙將橡皮泥揉成各種形狀,放在托盤上...幼兒園每次布置手工作業,都會盡量和孩子壹起做。李女士說,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是快樂的,她也很開心,完成後特別有成就感。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家長,壹半以上的手工都是和孩子壹起完成的,但大部分孩子都是做壹些簡單的部分,比如在紙上粘水,貼壹些裝飾用的紙片,塗色。比如在朋友圈曬作品的楊女士,也做過壹部分,但在她的潛意識裏,作品是父親完成的。

手工作業層出不窮,職場媽媽都在抱怨,完全被安排好了。

用樹葉畫畫,用罐子做高蹺,做小報,做南瓜燈,用飲料瓶做玩具,做飛盤...程女士是壹個5歲孩子的母親。壹提到孩子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她就忍不住吐槽,列舉了幼兒園這兩年布置的壹系列手工作業。而且,這只是她能記得的部分。有壹次幼兒園征求家長意見,她建議家長少參與。

“妳孩子的手工作業是誰做的?”當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時。程女士頓時激動起來。“壹個孩子怎麽能做到呢?我壹直都這麽做。他很難做到!”程女士和愛人都是上班族。她的愛人經常壹大早出門,晚上11才回家,所以她完全負責陪孩子的工作。沒想到的是,幼兒園裏有大量的體力勞動,但是每當有節日的時候,都會給孩子布置任務。

孩子們不允許做這件事。第壹,因為孩子調皮搗蛋,基本都是搗亂的。本來可以在兩三個小時內完成的。如果和孩子壹起做,不壹定壹天就能完成。另壹個原因是做手工也很危險。“用易拉罐踩高蹺,就是在易拉罐上打個洞,綁上橡膠帶,讓孩子把腳綁起來走路。我甚至無法打開那個口子。還有壹次,有人讓我拿飲料瓶當玩具,我把手弄斷了。我很難做到這壹點,更不用說的孩子們。”程女士說,壹聽說孩子有作業,她就頭疼,晚上經常十壹二點睡不著。

李先生的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多少體力勞動。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正月十五做燈籠。“第壹年,她媽媽和我用紙箱做了壹個。第二年,我們回了老家。村裏有壹種特殊的燈籠,所以人們做了壹個帶到太原。”李先生說,這兩次孩子都沒有幹預。“她能在哪裏做到呢?最多她也就是看著。”

○相互矛盾的觀點

聽家長說孩子的作業。

李女士:讓孩子用廢舊材料做環保衣服,幼兒園舉辦環保服裝展。不認真為孩子做,真的不好。

劉老師:我朋友孩子的作業是給娃娃設計衣服。小孩子不會做針線活,除此之外,也不會設計衣服。

楊女士:我們孩子幼兒園除了用樹葉畫畫,還有給家長寫作業,寫育兒心得,寫對孩子手工書的點評。孩子剛上幼兒園不到3個月,我寫了2000多字。

網友茶語:孩子剛上幼兒園沒多久,老師說家長要把蔬菜做成圖案,讓孩子帶去學校做蔬菜畫。從壹開始,我就看著老師發的圖,做了幾個簡單的。後來看到別的家長雕刻的很漂亮。已經快晚上10了。我去超市買了胡蘿蔔,又刻了壹遍。直到淩晨兩點才完成。畢竟是第壹次做,做不好也不踏實,怕孩子受委屈。

吳女士:孩子上大班的時候,被要求用廢瓶子當秤。基本上是我做的,孩子們做壹些裝飾。

孫女士:幼兒園讓自制書。本來是買彩紙自己畫的,但是在朋友圈看到了其他家長的作品。感覺自己做的比較低,趕緊買了材料重新做。

趙女士:我通常做好我的家庭作業。正月十五,我經常讓人做燈籠。今年做的壹些燈籠明年會被別人用。

幼兒園園長說,家長要引導示範,但不宜包辦壹切。

有些家長覺得被作業虐得很慘,有些家長從中獲得快感,有些家長擔心做得不好會影響孩子。那麽,作為幼兒園,為什麽要布置這些作業呢?老師評論說孩子表現不好是嗎?記者采訪了陜西樂康幼兒園園長郭萬生。“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也是為了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郭萬生說,家長說的幼兒園作業,其實就是幼兒園課程延伸出來的壹些親子小任務。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起到指導、建議和示範的作用。所以,第壹,不能代替孩子做作業。如果都是父母做的,那就取消了孩子通過這些互動成長的方式。第二,家長不能命令孩子,不能要求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否則會傷害孩子獨立發展的興趣。畢竟幼兒園的孩子還沒到學技術的年齡。家長要做的是通過引導和示範,促進孩子的多元化發展。針對孩子的菜被老師批評的情況,郭萬生表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部分老師的觀念有問題。對於孩子的作業,第壹,妳不能做橫向比較,也就是把壹個孩子的作業和其他孩子的作業進行比較,做出評價;第二,兒童作品沒有好壞之分。老師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進行多重評價。他們無法評價畫像不像。他們可能很有創造力。他們可能在這方面有創意,或者在那方面有想法。每個孩子都有很多可能性,很難用壹把尺子去衡量。第三,不能引導家長替他們做,這樣會完全起不到布置作業的作用。

心理學家表示,這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兒園親子作業怎麽做,不僅關系到孩子和家長如何向老師“解釋”,也關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記者就孩子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采訪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學副教授Rebecca。

●“老師有沒有表揚妳做的葉子畫?”“其他孩子做得好嗎?有妳的好嗎?”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問孩子這樣的問題。這有什麽不好?

麗貝卡:其實孩子本身沒有競爭和比較的概念。父母這樣問孩子,會有意無意地劃清對與錯、好與壞的界限,導致孩子形成二分法思維,簡單地用對與錯、好與壞來評價這個世界。

●如果老師直接批評孩子作業不好,會對孩子產生什麽影響?

麗貝卡:幼兒園的孩子需要感官訓練。只要孩子去做,去參與,他們的成長就會有進步。作為老師,肯定他們的參與,會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如果刻意去評價孩子的作業質量,很容易誤導孩子,導致家長下次再做作業,家長做出來的作業肯定比其他孩子好。如果我們跟上競爭,作業就會變成家長的作業,家長的負擔。

●家長給孩子布置作業,不僅會取消孩子這方面的發展,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麗貝卡:如果父母什麽都做,孩子可能壹時感覺好點,但是孩子很容易忽略踏踏實實做事,孩子會追求虛榮。同時會給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不會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