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的直譯是:相思相向,卻不能相愛。這是詩人向世界表達他的憤怒和遺憾。既然相愛的時候不能在壹起,似乎上天在和這對浪漫的情侶開玩笑。)
來源
“華堂春,壹代兩個”——納蘭性德
原文
壹代兩個人壹輩子,為兩次狂喜而戰。相思不相望,誰是春?
從藍橋乞討容易,沖進藍海難。如果妳允許我參觀牛津,我會相對忘記我的貧窮。?
翻譯
是* * *兩個人共度壹生,命運卻安排他們彼此分離,不能在壹起。相愛,卻不能相愛,那麽這個春天是為了誰?
遇見藍橋並不難。難就難在,就算有長生不老的仙丹,妳也不能像嫦娥壹樣飛進月宮去見她,如果我們能像牛郎織女壹樣隔著天河重逢,我們就心甘情願再窮下去。
關鍵詞註釋
1.華堂春:詞牌名,又稱“華堂春令”、“豐丸贊粹”。雙音四十七字,第壹段四個平韻,第二段四個平韻。
2.壹代二人壹生:出自唐代羅贈道士李融壹女道士王的禮物:“兩次相憐相念,壹代二人壹生。”
3.為教學而戰:如何教學?
4.狂喜:形容極度悲傷、悲痛或極度喜悅。江淹《別賦》:“欣喜若狂者,不為也。”杜安石《怨》:“夢蘭憔悴,拋果淒涼,兩地迷人。”這叫天作之合,其實是分開兩地的。兩相思,忘我。
5.相思不相視:唐代王波《寒夜與友人》中說:“故人有酒席,相思不相視。”
6.藍橋:地名。在陜西藍田縣東南的青溪上,據說這裏有壹個仙人洞,裴航就是在這裏遇到了仙人雲英。《太平廣記》卷十五引用裴昀的傳說裴航:裴航從鄂竹回京途中,與範夫人同病相憐。後來範夫人以詩回曰:“飲之甘露,感萬物,見雲影。”藍橋是仙洞,為何玉嶙峋?“後來他在蘭橋驛站討水時,遇到了雲英。佩香向母親求婚,母親說:“妳有玉桿和臼,我也應該嫁給他。“裴航最後找到玉桿臼後,就結婚了,兩個人都去找了神仙。這裏用這個典故,是想說明我的“藍橋相遇”以前也發生過,並不罕見。
7.好不容易把藥經營成壹片藍海:《淮南子蘭明訓》:“請神仙藥給西王母,姮娥偷了,跑到月宮去了。”高誘曰:“其妻曾向西王母求長生不老藥,未得。姮娥偷了食物,得到了仙女。跑進月宮才是月亮的本質。”李商隱《嫦娥》:“嫦娥當悔偷仙丹。“這裏說的是雖然有長生不老的仙丹,但是很難像嫦娥壹樣飛進月宮,意思是說即使有情也很難相見。
8.喝牛津:晉代張華《博物誌》:“古語曰:天河海通,近時有海中人居,每年八月有浮摩,不失時。人有大誌,在搓上立飛亭,更有錢騎走。就壹個地方來說,有壹個城堡般的,房子管的很嚴。遠遠望著宮殿,只見壹個丈夫牽著壹頭牛,喝了幾口。這人問在哪裏,回答說:‘妳回蜀郡問就知道了’,所以喝牛津指的就是傳說中的天河。這是妳遇見愛人的地方。
創作背景
據傳納蘭性德與表妹是青梅竹馬,但她的表妹被康熙皇帝收為妾,兩人在生活上各奔東西。疼痛難以忍受。織女牛郎和仙女範相戀,依然壹年見壹次面,但納蘭性德對心上人的愛只能通過這個詞從遠方送來,也被解讀為悼念之作。
作品欣賞
這首描寫愛情的詩《花唐春》不同於納蘭容若以往的大部分情話。過去,容若的情話總是揮之不去,情感深處只有委屈、遺憾和感傷。這是自言自語的低語聲,是壹種謙卑的聲音。而這個詞仿佛換了壹個人,愛情的快速表白蒼白了,還有些哀怨。
詞的第壹部分是“壹代二人,爭二忘我”。這樣的句子並沒有在眉心構思過,只是脫口而出,並沒有其他原因。就像壹個女人,沒有絲毫的化妝,臉對著天,卻因為田字的底蘊,經得起人的品味。壹對美女明明是天作之合,卻要經受上天的考驗,不能在壹起。他們只能彼此著迷。這真的是上天對戀人開的最大的玩笑。“相思不相望,誰是春?”既然愛不能在壹起,那麽上帝,這個春天妳為誰開放?詩人指手畫腳的憤怒讓人唏噓,他真的很抱歉。作者修改了古人的詩,並加以利用。後人知道王洛賓原句的不多,但納蘭容若的第壹句話卻傳遍了大江南北。
下壹部電影轉折,典故接連使用。壹般來說,典故的頻繁使用是詩中的大忌,這是壹般規律,而且這首詩很講究典故,沒有堆砌的感覺。“從藍橋乞討容易”。這個故事講的是裴航從範夫人的詩中得到了靈感,歷盡千辛萬苦娶到了自己仰慕的雲英。詩人用這個典故,其實是想說裴航的命運發生在他身上,但他也遇到了和裴航壹樣的大問題。可惜沒有神仙指點,也沒有解決的辦法,所以他極度沮喪。“藥難跑藍海”,就算有仙丹也沒辦法。在詩人眼裏,心上人就像是月宮裏孤獨的嫦娥女神,清冷清澈,與他永遠分離,孤獨了半輩子。
後來他寫道,“如果妳去了牛津,妳會相對忘記貧窮”,這也是壹個典故。傳說海的盡頭是天河,以前人們每年八月都會在這裏往返於天河和人間。從不耽誤時間,好奇的人們紛紛效仿,走上了探索之路。漂流了幾天,那人看到了鎮上的房子和很多男女打工的人。他問壹個人這是什麽地方,那個人只是告訴他去舒縣問閆俊平,壹個通靈。閆俊平數了數他的手指,發現這就是牛郎和織女相遇的地方。詩人用這個典故說,雖然知道自己愛的人和自己沒有機會,但還是渴望有壹天能和她相遇,在天河相愛。結束語采用了中國詩歌典故中隱含的力量。納蘭·容若打算把這個詞的意思從“喝牛津”轉變為“穿著牛衣服哭”。他是權力明珠的兒子,家財不差。現在他用“相對忘貧”的語言,無非是說如果能遇到她,壹個像牛郎壹個像織女,是壹對披著牛衣服睡覺的窮夫妻。?
全詩直截了當,落落大方,完美地呈現了壹種對所愛之人無果而終甚至終生的傷感,沒有任何其他情話中的女性委婉,表達了詩人即使不能在壹起的美好祝願。
現代作家蘇寫過《清代兩位詩人的情史之謎》:為此,戀人是“入宮的女子”,“劃槳到藍橋易求”似乎在說,入宮之前,人是很容易結婚的;《藥化藍海》用的是李義山的詩,好像是說情人入宮,等於嫦娥奔月,難歸人間。李義山愛上了這座宮殿,並且有壹部獨特的作品叫《海珂》。納蘭·容若在宮殿裏遇見了他的情人,並用這個暗號來暗合李義山。?[6]?
當代作家趙秀亭、馮統壹《飲水言筆記》:此文寫戀人在天,無故欲訪。
作者簡介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諱皇太子殷勇(小名保誠)而改名為性德。容若,出生於滿洲正黃旗,是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從小天賦異稟,18歲考上了。康熙十五年(1676)中進士,授甘青門三等侍衛,後移壹等。他隨隨行人員遊歷南北,曾派遣使節到索隆(黑龍江流域)考察俄國對中國東北的侵擾。詩詞散文俱佳,尤其是優秀的詞作,享譽世界。與朱彜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傑”。他曾把自己的詞編成壹部文集,名為《邊帽集》,後改名為《飲水詞》。後人對這兩部詞集進行了增補,***342,編輯成《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