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治愈手足癬的中藥方(外擦或浸泡)

求治愈手足癬的中藥方(外擦或浸泡)

手癬是指發生在指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手癬中醫稱“鵝掌風”。

發病原因是由於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紅色毛癬菌抵抗力強,不易控制,與衛氣津液博結。聚而不散,導致皮膚幹燥濕潤所致。

手癬的臨床特征是初起損害位於壹側,指端的曲面發生小水皰,幹燥後脫屑,逐漸擴展至掌心或臨近手指,脫屑處皮膚變粗變厚,皮紋寬深,失去正常光澤和柔軟性,境界清楚,水皰相互融合,破裂後皰壁不易脫落形成領圈樣環狀鱗屑。冬季氣候幹燥時指端及關節活動部發生裂隙、疼痛,受化學物質刺激後可使手癬濕疹化。

民間治愈本病的絕招有:

1:治手癬

處方: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濃煎,取液浸洗患指,日2次

療效:用藥5天,治愈率達100%

2:熏洗療法

處方:側柏葉250克,艾葉60克,桐油50毫升。

用法:將桐油煎熱,塗抹患指,再用紙卷沾桐油點燃,熏烤3分鐘。藥加水煎,先熏後洗。日1次,每次5-10分鐘。

療效:治手癬,輕癥熏洗1次。重癥3-5次可愈,切不復發。

3:處方: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濃煎,取液浸洗患指,日2次。

療效:用藥5天,治愈率達100%

足癬是指發生在趾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

發病原因是由於表皮鮮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紅色毛癬菌抵抗力強,不易控制,與衛氣津液博結。聚而不散,導致皮膚幹燥濕潤所致。足癬是引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於黴菌生長繁殖而起,使用公***浴池、公用拖鞋、腳盆、毛巾時也易相互感染。

足癬的臨床表現(1)分水皰性:多發生在夏季,癥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較厚,內容清徹,不易破裂。數日後幹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庖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2)糜爛性: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3.4.5趾縫間。常見於多漢者。(3)鱗屑角化型:癥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復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發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並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丹毒、敗血癥等疾患。

民間治愈本病的絕招有:

1:治腳癬

處方:鮮雞蛋壹個,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用法:掏米水洗換腳10分鐘,將蛋殼內薄膜取下,貼敷患處。

療效:保留1---2小時。日壹次。

2:治腳癬:

處方:烏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蒼術、黃柏、苦參各20克,丁香、吳茱萸各15克,烏頭、冰片各10克

用法:先煎烏頭、白芨、次加烏梅、苦參、1小時候再加丁香、吳茱萸。濃煎後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勻,用棉球沾藥塗搽患腳,日2次

療效:用藥1劑,有效率達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