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艾滋病的起源是什麽?

艾滋病的起源是什麽?

經過多年的追蹤研究,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知道,艾滋病病毒最早出現在非洲比屬剛果的金沙薩,大約在1920s,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傳播給人類,隨後艾滋病病毒開始在全球傳播。

6月6日,1981,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了全球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自此,人類與這壹頭號傳染病展開了漫長的鬥爭。艾滋病發現之初,醫學界對此知之甚少,也沒有治愈的方法。受感染的人不得不被折磨致死。

直到1995結束,曙光才第壹次出現。雞尾酒療法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延緩了大部分感染者的發病時間,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到2010,科學家們仍在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驗,以盡快找到根治方法。大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在20世紀從撒哈拉以南非洲傳播開來,並已成為全球性的疫情。

根據UNAIDS和世衛組織的統計,自1981首次確診以來,艾滋病已奪走了3000多萬人的生命,成為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流行病之壹。截至2011年6月底,全球約有64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平均每天7000例。

2005年,約有300萬人死亡,其中約57萬是兒童,三分之壹的死亡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這間接造成了經濟發展緩慢和人力資本缺乏,超出了疾病本身的水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使社會問題變得更加困難。

據統計,每天有1800名新生兒在出生時感染艾滋病病毒,45%的受感染兒童在2歲前死亡。

目前研制的藥物雖然可以抑制病毒的活性,減緩病程,間接降低感染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但副作用和局限性仍然明顯,而且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能力獲得這些藥物,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

同時,當地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流行嚴重,事實上也沒有任何藥物被證明能根治艾滋病。因此,艾滋病已成為全世界疾病監測的重要指標之壹,世界各國政府都試圖通過立法控制感染規模,並通過各種教育和宣傳手段,增加全人類對該疾病的了解。

根據病毒進化分析,HIV-1可分為M(主要)群、N(非M、非O)群和O(離群)群。其中,M組病毒已經遍布全球,造成了全球性的流行病毒。

但N群和O群相當少見,多在中西非,美國和歐洲也有少數病例,亞洲尚未發現。

深入分析發現,HIV-1的亞型多達10種,由(A、B、C、D、F、G、H、J、K)和M群的循環重組形式(CRF)組成。

HIV-2由於病毒滴度低,水平和垂直感染率低,僅在西非流行,所以HIV-1的毒性和傳染性高於HIV-2。

HIV-1與許多靈長類動物中導致艾滋病的其他病毒密切相關,壹度被認為是在20世紀初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盡管有壹些證據表明,艾滋病可能在壹些更早的個體病例中傳播。但具體的動物來源、傳播的時間和地點(或者有多少傳播源)都是未知的。

在非洲類人猿(黑猩猩)身上發現了與人類相同的HIV,但這並不能證明人類的HIV最早來源於黑猩猩,也不能證明人類和黑猩猩的HIV是從第三方獲得的。

右圖顯示了非洲、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的艾滋病情況。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兩個公認的艾滋病患者。

疾病癥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會在數年後發展成艾滋病患者,甚至是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因為身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很多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等。

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往往導致後期惡性腫瘤,長期消耗發生,甚至導致全身衰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