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有三種。
潰瘍型幼樹往往在栽植後不久的緩苗期發病。起初在連接處產生紅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沿著樹幹向上蔓延。嚴重者幼樹枯萎死亡,病部出現許多略突出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樹木發病初期,樹幹上形成不規則的紅褐色斑點,表面潮濕,發病部位溢出褐色粘液。後來病變部位擴大,患部水分逐漸流失,形成黑褐色幹斑,有明顯凹陷。皮層組織腐爛,不腐至木質部,無酒糟味。失水後,病竈幹燥凹陷,病竈與健康的連接處常出現裂痕。病竈表面有縱橫裂縫,後期病竈出現小黑點。成熟時突破表皮外露,顆粒小而密,潮濕時頂部溢出灰色孢子。
老齡樹的上部枝條多為枯萎的枝條。病斑最初產生暗褐色或紫褐色橢圓形斑點,迅速擴展成上下凹條狀,直抵木質部,使枝條枯死,病斑上出現密集的黑斑。
果實腐爛型的受害果實,初期在果實表面產生黃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深淺交替的褐色同心環。條件適宜時,病斑蔓延很快,幾天後整個果實就能爛掉。後來,它變成了壹種黑色的水果。
(2)病原體
有性形式是葡萄藻。屬於子囊菌亞科和葡萄孢屬。子囊菌呈扁圓形,暗褐色,有乳頭狀孔。子囊菌呈桿狀,無色。
無性世代為Macrophoma和Dothiorella。分生孢子近球形或扁球形,淺褐色或深褐色。分生孢子呈橢圓形,單細胞,無色。
(3)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和子囊菌在枝條的患病部位越冬。第二年春天病部菌絲活動恢復產生的分生孢子隨風雨擴散,通過傷口、死芽和皮孔侵入。病菌具有潛伏侵染的特點,只有在樹勢較弱時,樹皮上的病菌才能傳播。樹皮含水量低時,病菌傳播迅速,故幹旱年份病害嚴重,國光、青蕉、紅星病害嚴重。紅玉、元帥、諸光、公雞等。有輕微的疾病。幹腐病也是壹種弱寄生真菌,在幹旱年份或旱季嚴重。當樹皮含水量低於正常時,病斑迅速蔓延。地勢低窪,雨量不均;土壤肥水管理不善,鹽分重,傷口多,果實多,都有利於幹腐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改良土壤,提高保水能力,旱季灌溉,雨季防澇。同時,要保護樹體免受凍害和蟲害,並在已有的樹枝傷口上塗抹“潰撲停”這種藥物,促進傷口愈合。栽苗時,宜使接縫與地面齊平。
(2)及時檢查並刮除愈合的疤痕,壹般局限於皮質,刮去上部病變皮膚並塗藥物保護。
預防方案:在發病前,用800倍稀釋的良果安對全樹均勻全面噴灑,每15天壹次,全面預防果樹細菌性病害的發生。
治療方案:用刀刮去病枝,用奎芙靈原液和矽膠塗抹(註意塗抹面積要大於65438+病枝面積的0-2倍)。塗抹時間為:深秋1次,次年早春2次,間隔7天,次年早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