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蘆筍的原產地在哪裏,中國的蘆筍都種植在哪裏?
蘆筍生長環境的要求
溫度
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從亞寒帶到亞熱帶均可栽培。
但適宜溫帶種植,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在寒帶,氣溫-33℃,凍土厚度達到1米時,仍能安全越冬,產量低但質量好。
蘆筍種子的初始發芽溫度為5℃,最適溫度為25 ~ 30℃。高於30℃時,發芽率和發芽勢明顯下降。
用種子繁殖可以持續生長10年以上。
冬季寒冷地區地上部分枯萎,根莖和肉質根進入休眠越冬;在冬季溫暖地區,休眠期不明顯。
休眠期極耐低溫。
春季地溫升高5℃以上時,鱗芽開始萌發;嫩莖在65438±00℃以上開始伸長;15 ~ 17℃適宜芽的形成;25℃以上,芽薄,鱗片散,組織老化;30℃時,芽伸長快;35 ~ 37℃時,植物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枯萎進入夏眠。
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為65438±05 ~ 20℃。
溫度過高時,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增強,光合生產力降低。
蘆筍每年長出2 ~ 3次或更多的新莖。
壹般春天發芽的嫩莖是用來食用的,它們的生長依賴於前壹年根部儲存的養分供應。
嫩莖的生長和產量的形成與前壹年的成熟莖數和枝葉繁茂程度呈正相關。
隨著植株年齡的增長,嫩莖數和產量逐年增加。
隨著根莖的不斷分枝,株叢的發育趨於衰退,地上莖越來越小,嫩莖的產量和質量逐漸下降。
壹般定殖後4 ~ 10年為產殖期。
土地
蘆筍適宜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在土質疏松、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好的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
蘆筍能耐受輕度鹽堿,但當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植株發育明顯受影響,吸收根萎縮,莖葉瘦弱,逐漸死亡。
蘆筍對土壤pH適應性強,在pH 5.5-7.8之間的任何土壤中均可栽培。最適pH值為6 ~ 6.7。
水分
蘆筍蒸騰量小,根系發達,相對耐旱。
但在竹筍采摘期過於幹燥,必然導致莖稈細嫩,生長芽萎縮,嚴重減產。
蘆筍極不耐澇,積水會導致根腐死亡。
所以種植地塊要高且幹燥,雨季要註意排水。
蘆筍產區分布
蘆筍原產於地中海東部和小亞細亞。時至今日,在歐洲、亞洲、北非的草原和山谷中仍有野生種,栽培已有2000多年。17世紀傳入美國,18世紀傳入日本,20世紀初傳入中國。
全世界都有栽培,尤其是美國。
蘆筍主要分布在中國、秘魯、德國、法國、西班牙、美國和日本。目前中國是蘆筍最大生產國,2065,438+00年產量6960357噸,遠超其他國家(秘魯335209噸,德國92404噸)。
中國蘆筍相對集中在江蘇徐州、山東菏澤等地。
此外,崇明島也有分布。
北方旱田種的蘆筍質量比南方水田種的好。
旱地水分少,蘆筍生長周期慢,莖中含水量少,口感好。
水田裏生長的蘆筍吸水多,長得快。
中國蘆筍之鄉
2003年,曹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蘆筍之鄉”。
山東省曹西安縣地處魯西南黃河中下遊平原,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豐富,透氣性好,光照和雨水充足,非常適合種植蘆筍。
產於曹西安縣的蘆筍,個頭大而均勻,色澤白嫩,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具有養血降脂、補腎保健的功效。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是其他蔬菜水果的數倍甚至數十倍,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世界十大蔬菜”。
蘆筍適合在哪些地區種植,這裏為大家介紹壹下蘆筍的產地。蘆筍營養豐富,特別是嫩莖中,各種營養成分含量豐富。但是,蘆筍不宜生吃,也不宜長時間存放。如果存放超過壹周,就不應該食用。罐頭能更好的保存營養成分,適合長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