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註意季節。蘇州四季分明,有不同的時令產品。傳統飲食壹直是順應時代的。即使是壹頓普通的飯,也很講究春鮮夏淡秋香冬滋補。蘇崗的名菜更是如此,春天的螺螄蝦仁,夏天的腌鮮筍、西瓜雞炒三蝦,秋天的肺湯大閘蟹,冬天的油雞青魚潑水。蘇式糕點有春“餅”、夏“餅”、秋“酥”、冬“糖”的傳統產銷規律。時令食品也有做、賣、吃的風味特點,比如春天的“酒釀餅”,秋天的“鮮肉月餅”。蘇州菜的美在於它的新鮮。
2.註意選材和做工。蘇州傳統飲食以“鮮嫩生命”和“寧缺不替代他人”為原則。雞、鴨、魚、肉要選對部位。比如壹條鯡魚要四五斤,豬肉要用細排骨。制作講究刀工、煙火、做工。蘇式菜肴以燉、燜、煨、煨為主,也有炸、爆、留、煎、炸、烤、蒸等烹調方法。精工細作是蘇聯食品的風味特色。
3、講究色、香、形。色、香、味、形於壹體的美,是蘇聯食品的傳統風格。用食物的天然色素來裝飾食物菜肴,用花的天然香味來增強誘人的食欲。尤其是“糖醋桂魚”、“孔雀蝦蟹”等名菜,船上的枇杷桃,餅組中的園林造型,都是匠心獨運,繪畫、雕塑藝術對美食制作的運用令人驚嘆。
4.註意顏色的變化。蘇菜百花齊放,品種不斷翻新。同樣的魚,紅燒、白燉、白燉、白燉,可以做成冷鍋菜,也可以做成湯。魚頭、魚尾和魚身可以分開,做成各種菜肴。壹碗面,有緊湯(面湯少)、寬湯(面湯多)、冷拌、熱炒和軟、硬、爛,更不用說“澆頭”不同顏色的面了。
蘇式食品有許多種顏色,甜,酸,鹹和辣的味道。可謂老少鹹宜的鹹宜,贏得了五湖四海朋友的贊譽。蘇州的美在於青山綠水,也在於飲食文化。
二、蘇州菜的特點
蘇州是東方飲食文化的中心,也是三大飲食文化(京味、蘇味、廣式)之壹的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源地。蘇邦菜,顧名思義,是蘇州地方菜系,是蘇州菜的組成部分。
蘇邦美食歷史悠久。據說公元前514年蘇州城的誕生與“太湖炸魚”即蘇式熏魚有關,發展成為今天頗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姑蘇美食以“烤魚”起家,絕非偶然。蘇州自古以來就“善三河五湖之利”。“三江入,地震定。”3.6萬公頃的太湖及其附近水域為蘇州提供了極其豐富的食物資源,尤其是魚類資源。
顓頊從太湖得知自己在歷史上“烤過魚”。何呂“視魚為禍”為師,“吳人禍造於何呂”。蘇州“烤魚”和“魚湯”的美味由來已久。“魚_”也是古代吳的美味。到了晉代,張華在《陸機俸祿記》中被蘇州人稱為“魚_”,而張華稱之為“此龍肉也”(《晉書·張華傳》)。五代時,蘇州的“玲瓏牡丹_”是中國的第壹朵。現在蘇州的魚菜很多,都可以在古代的“烤魚”、“魚湯”、“魚_”中找到。
據《吳越春秋》記載,闔閭在壹次海戰中歸來,想到了自己在海裏吃的魚,但魚已經被大廚揭穿,吳王也聲稱要吃,非常好吃。“‘魚’字寫出來是因為書的美,這就是我們國家‘魚’(魚幹)的由來。
金煒
魏晉時期,鱸魚頗為罕見,尤其是漢斯·張,因思慮鱸魚羹而辭官回吳。從那以後,鱸魚變得更加出名。鱸魚的故鄉在蘇州吳江大橋。相傳橋的壹邊有四腮,另壹邊有三腮。南朝隋唐時期,被稱為“壹時美食”、“東南美食”的鱸魚,都是指那壹帶的鱸魚。到了宋代,這壹帶就有了“鱸魚亭”。
宋朝
原來南方的菜是鹹的,北方的菜是甜的,所以給長安、洛陽進貢的江南魚蟹要加糖加蜜。南宋遷都後,北方的甜味飲食對蘇邦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州的很多小吃,比如小籠包、灌湯包、餛飩,都起源於北宋都城開封,經過杭州,再傳到蘇州。蘇州原來的鹹味突然變成了甜味。蘇邦菜今天是甜的,這就是它起源的原因。
明朝
元末明初,蘇州韓逸撰寫的飲食專著《逸雅遺》中,明確提到用鹽33種,占67.35%,而用糖只有7種,僅占14.29%。可見,在古代蘇州人的飲食生活中,鹽的地位遠遠大於糖。
清朝
清代,蘇菜風靡全國。據杭州徐克編撰的《清倉鈔》記載,“瑤傳各具特色,如史靜、山東、四川、廣東、福建、江寧、蘇州、鎮江、揚州、淮安等地”。蘇州作為十大菜系之壹,與當今文明的川菜並列。
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曾經去過蘇州的得月樓,品嘗了江南的美食後非常開心。他把蘇州命名為世界第壹餐廳。
清代中葉,蘇州虎丘三山館可提供140余種菜肴和近30種小吃,其中鴨類有14種,如火燒鴨、海參鴨、八寶鴨、風魚鴨、湯鴨、汁鴨等。魚有16種,人參、去皮黃魚、斑魚湯、紅燒指甲等。魚翅菜有7種?它們是由餐廳的廚師根據“有味道的人做出來,沒味道的人做進去”的烹飪原則,結合各種原料的特點和自己獨特的工藝而創造出來的,而三山館則以這些名菜而聞名。
摩登時代
蘇邦美食正以全新的面貌在市場上展現自己的風采。姑蘇鹵鴨、蟹粉豆腐腦、腌鮮肉、百葉紅燒肉、白果白菜等壹大批地方名菜,經過精心準備,被引入高檔宴席。
陽澄湖、太湖產的大閘蟹,太湖的三白八淡水,長江的“淡水河”,很多河流產的“淡水河”,都是蘇州特有的。通過創新的方法,如用蝦蒸太湖白魚,用菱角、蓮藕片、銀杏、鮮雞頭米炒的“水鄉四寶”,用膠在桃樹上煮的“桃仁湯”,燉豬腸豬肺等。
三、蘇州菜的特色
蘇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蘇菜,作為蘇菜中蘇菜的壹個重要分支,屬於“南甜”風味。它用料上乘,鮮甜可口,講究火候和濃油紅醬。不僅選材嚴謹,制作精美。四季不同。其烹飪技藝以燉、燜、燜著稱。它講究的是混湯,保留原汁。
蘇州風味招牌菜:糖醋桂魚、麻油鱔糊、蟹粉蹄筋、清汁蝦仁、糟醅、母油全雞、雪蟹鬥、櫻桃肉、醬肉、熏魚、(魚香)肺湯、三件套、濃湯火燒、暖鍋、棗泥餅、姑蘇紅燒鴨、蟹粉豆腐、鹽水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