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雞的性成熟期為170 ~ 180天。在良好的科學飼養管理條件下,年均產蛋量為150 ~ 180枚,平均蛋重40克,蛋殼白色,卵圓形,平均長軸5.5厘米。雞蛋的氣室較大,甚至當天下的新鮮雞蛋也能看得很清楚。小雞的平均體重為27 ~ 30克。
2.雌雄比例因餵養方式不同而異。壹般男女比例為1: 6 ~ 8。
每年3-8月,母雞受精率85% ~ 90%,受精卵孵化率90%。9 ~ 2月受精卵受精率80% ~ 85%,孵化率85%。30日齡雛雞成活率高達95%。種雞壹般用3年。
在24周齡前的潛伏期內,* * *的總消耗量約為6.5公斤。商品雞最佳營銷日齡為95 ~ 120天,母雞平均營銷活重800 ~ 900g,公雞平均營銷活重1.0 ~ 1.2kg,商品雞配種率85%。
3.種雞應選擇體型外貌典型、身體強壯、站立時姿勢穩定、行走時步伐自然、動作靈活、尾巴上翹的品種。公雞外觀無缺陷,第二性征明顯,啼叫聲高。
選育這個品種要註意近親繁殖的頻率。近親繁殖壹般能很快固定性狀。但由於近親繁殖,後代的生存能力和生產性能降低,如受精率和孵化率低,種雞體質弱,抗病能力差。
雖然近親繁殖有上述突出的弱點,但是通過近親繁殖很容易提純品種,從而培育出理想的純系,用於雜交,可以提高後代的生存能力和生產性能。所以,母雞經過長時間的繁殖和飼養,要引入新的血緣來更新原有群體的血緣,減少長期封閉繁殖帶來的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端。也可以用培育家系的方法,盡量避免近親繁殖。
4.在配種期,24周齡時母雞達到性成熟,但母雞的個體分娩時間很不規律。早期的壹個在5個月大時已經分娩,晚期的壹個在7個月大時還沒有分娩。因此,有必要加強育種工作,實現群體的理想高產穩產。
5.繁育方法
(1)大群大量繁殖雌雞,雄雞按1: 6 ~ 8的比例投放,讓它們自由交配,讓任何壹只雄雞或雌雞都有自由繁殖的機會。這種育種方法具有受精率高、省工、管理簡單等優點,常用於選育純系。但這種方法無法知道雌雄,譜系不清。世代太多容易導致種群質量下降,所以要定期(每隔幾年)進行血液更新。這種方法壹般用於養殖場。
(2)小群體飼養:將1只公雛和6 ~ 8只母雛放在1個飼養室內,分別飼養。母雛可以不標註,但公雛必須承擔肩號或腳號。這種方法在管理上比較繁瑣,但是通過家庭飼養可以更好的觀察到母雛的生產性能,尤其是公雛的交配能力(母雛可以觀察到。用這種方法繁殖母雞,進行家系間雜交,可以避免母雞的近親繁殖。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密切註意雄娘子雞是否真的有射精能力。如果沒有射精能力,或者發現卵子不育,要立即更換新的繁殖者。
(3)單獨控制飼養:在飼養籠或飼養室內單獨飼養1只公母雞,母母雞按時投入飼養。為了提高受精率,充分利用優秀的雄性種雞,這種方法可以對公母雛雞分別記錄,因此在育種中被廣泛使用。缺點是需要手動控制和更多的勞動力。籠養母雞人工授精可以飼養較少種類的公雞,擴大公母交配比例。比如1種公雞,可以壹次獲得0.5毫升精液,精液質量好,濃度高。0.025毫升/只的劑量可用於20只母雞的授精。1公雞在1周內可采精三次,可損失60只雌性。如果用1: 2稀釋,1壹周可以損失120只雌性。
1.采精方法與蛋雞相同。采用按摩,簡單安全可靠,提取的精液幹凈。技術熟練的人采集精液只需要十幾秒鐘。
2.貴族公雞的精液量和精子密度隨著射精次數的增加而降低。種雞連續射精3-4次後,精液中幾乎看不到精子。根據實驗報告,用肉用公雞和來杭公雞進行了不同采精時間的實驗,結果表明:1周精液量和精子密度最高。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精液,順利完成整個繁殖期的交配任務,建議采用隔日采精制度。如果交配任務大,也可以在1周內連續采精3 ~ 5天,休息2天,但要註意種雞的營養狀況和體重變化。30周齡以上的公雞最好使用連續采精法。
3.接受授精的雌雞必須經過白痢檢疫,陽性者堅決淘汰,選擇無泄殖腔炎癥、營養狀況適中的雌雞。當產蛋率達到70%時,開始授精,受精率較好。
4.授精的位置和深度以及不同深度的授精對受精率有影響,過淺和過深對卵子受精都不利。推薦授精深度為1 ~ 2 cm。
5.授精的數量和頻率取決於精液的質量和連續受精的持續時間。同時也受個體、年齡、季節差異的影響。註射到老雌雞體內的精子數量多於年輕雌雞;夏季授精間隔時間比冬季短;因此,在人工授精中,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母雞進行壹定量的授精,既能延長授精時間,又能保持較高的受精率。建議每次註入0.025ml原始精液,產蛋高峰期每5 ~ 7天註入1精液。在產蛋中後期,每次註射0.05毫升原始精液,每4 ~ 5天註射1次。
6.授精時間在1天以內,不同時間同劑量精液受精率差異較大,主要是輸卵管內有硬殼卵,卵子的產卵使輸卵管內環境暫時異常,影響精子在輸卵管內的存活和運行。據報道,下午雌雞輸卵管內有軟殼蛋時,受精率最高;輸卵管內有硬殼卵時,授精對受精率有影響,硬殼卵越接近臨產,受精率越低。因此,授精時間應選擇在大部分雌雞產蛋後壹天內,或產蛋前4小時和產蛋後3小時。具體的授精時間壹般選在16到17 pm。母雞基本失去築巢能力,即使少數母雞出現築巢現象,也會在很短時間內蘇醒。因此,孵化小雞的唯壹方法是通過人工孵化,人工孵化可以是通過電孵化器,通過土法或通過家雞。潛伏期為21天。孵化相關註意事項如下。
1.運送雞蛋時,無論距離遠近,大頭都要朝上;雞蛋最好用紙蛋托或紙格包裝,運輸;交通工具(飛機、汽車、船只等。)運輸雞蛋應平穩、安全、防曬、防雨、防寒,以防震動。
2.種蛋的保存
(1)貯藏溫度條件雞胚發育的臨界溫度為23.9℃,種蛋適宜的貯藏溫度為10 ~ 15℃。如果儲存期稍長,應不超過65438±02℃。因為高於24℃和低於5℃對胚胎發育都有明顯的影響。
(2)種蛋貯存的濕度條件在種蛋貯存過程中,蛋中的水分通過氣孔不斷蒸發,其速度與蛋貯存的濕度成反比。為了盡可能減少雞蛋中水分的蒸發,需要增加雞蛋儲存室的濕度,壹般保持相對濕度在70% ~ 75%,這樣不僅可以明顯減少雞蛋中水分的蒸發,還可以防止細菌的滋生。另外,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要防止相對濕度過高,導致“雞蛋發黴”。
(3)在有空調貯存時間的貯存室內,孵化率在2周內略有下降;超過2周後,孵化率明顯下降;超過3周後,孵化率急劇下降。壹般以雞蛋保存5 ~ 7天為宜,不要超過2周。如果沒有合適的存放條件,應盡可能縮短存放時間。溫度在25℃以上時,雞蛋保存期不超過5天。當溫度超過30℃時,卵應在3天內孵化。
(4)種蛋貯存期翻蛋的目的是防止胚胎附著在殼膜上,避免胚胎過早死亡。7天內不用翻蛋。7天以上,每天翻蛋1 ~ 2次。
(5)種蛋的存放位置壹般認為種蛋的存放應該是大頭朝上,這樣可以防止拉筋松動和蛋黃粘殼。據報道,保持擡頭可以提高雞蛋的孵化率。因此,當種蛋貯存時間超過1周時,采用種蛋頭朝上保存的貯存方法可以節省勞動力。
3.新生產的種蛋雖然表面看起來很幹凈,但很快就會附著很多微生物,很可能造成汙染。所以,雞蛋生產出來後最好立即熏蒸消毒,孵化前再熏蒸消毒1次。用14 ml甲醛溶液和7 g高錳酸鉀每立方米熏蒸20分鐘,可殺滅蛋殼上95% ~ 98%的病菌。熏蒸溫度應為24℃,相對濕度為60% ~ 75%。要註意避免胚齡24 ~ 96小時的種蛋。另外用(5%)新潔爾滅原液配成0.1%溶液,直接噴在蛋殼表面3 ~ 5分鐘。此外,可采用碘液消毒法、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法、紫外線照射消毒法。
4.種蛋的選擇每壹枚種蛋都必須經過精心挑選才能孵化,否則種蛋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孵化性能、雛雞的質量和以後成雞的生產性能。
(1)表面汙染嚴重的清潔蛋不能直接作為種蛋使用。輕度汙染可以清洗消毒後使用。
(2)蛋重過大,孵化率下降,蛋重過小,孵化出的雛雞重量也小(壹般新生雛雞重量為蛋重的62% ~ 65%)。蛋重差異過大,孵化出的雛雞會參差不齊,蛋重35 ~ 45g為宜。
(3)卵孵化以卵卵為最佳,過長、過圓、畸形的卵必須剔除。
(4)蛋殼厚度蛋殼厚的鋼殼蛋、薄的沙皮蛋、皺皮蛋都不適合種蛋。
5.孵化前的準備
(1)培養箱準備檢查並校正各部分性能,調試調整正常後,消毒後即可正式孵化。
(2)孵化器消毒新機或擱置壹段時間的機器需要在孵化前消毒。消毒時間最遲應在孵化前12小時。先將培養箱清洗幹凈,用新潔爾滅溶液擦拭,然後按照每立方米42毫升甲醛溶液,21克高錳酸鉀,在溫度24℃以上,濕度75%的條件下熏蒸1小時,然後開門,停止加熱風扇約1小時,驅散甲醛氣體備用。
(3)種蛋預熱種蛋應在孵化前4-6小時從種蛋庫移至孵化室預熱,溫度保持在24℃。
(4)孵化條件
溫度:雞胚對環境溫度有壹定的適應性。在控制環境溫度的前提下(如室溫為24℃),孵化器內適宜的孵化溫度為:初壹至第十八天,冬季37.8 ~ 38℃,夏季37.5℃。19日轉移到艙口,艙口內溫度冬季37.2℃,夏季37℃。
濕度:初壹至十八要求相對濕度為50% ~ 60%,十九至二十壹要求相對濕度為70% ~ 75%。濕度控制的方法可以是在機器中加壹個水盤或者每天3 ~ 4次在雞蛋表面噴溫水。
翻蛋:因為雞蛋的蛋黃含脂肪多,比重輕,所以胚胎浮在上面。如果長時間不翻蛋,胚胎很容易附著在蛋殼上,造成“釘殼”而死亡。翻蛋的主要目的是頻繁改變胚胎的位置,防止胚胎與蛋殼粘連。雞蛋每2小時應翻1次,翻蛋角度在水平位置為45度。
給卵拍照:在孵化第5 ~ 6天拍頭部照片,以便挑出無精子和死胚胎的卵,觀察胚胎是否正常發育。拍雞蛋的時候要穩、快、準,盡量縮短時間。如果發現胚胎蛋的小頭應該是上下顛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