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這是壹首歌頌牡丹的詩,作者賦於牡丹以堅強的性格,描寫它敢於在晚春末日壹花獨放,花中稱王的高大形象和氣魄,實則是在通過花王牡丹暗示農民起義領袖,從而歌頌黃巢敢於反抗現實稱王天下的氣魄和革命精神。
“落盡殘紅始吐芳”起句壹下子把人們引向壹個春色將闌的尾聲世界,使人看到落紅遍地,壹片殘敗狼藉的景象,讓人感到落紅難綴,惋惜春天即將逝去。但正是在這百花齊謝的晚春時節,被人稱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卻亭亭玉立,壹花獨放,開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
“佳名喚作百花王”次句緊承上句意脈,詩人像稱黃巢為“聖人”壹樣,同樣認為牡丹花能在“我花開後百花殺”的晚春世界,嚇人地生氣勃發,吐蕊怒放,要穩占春光。它應該登上花王的寶座,享有“百花王”的佳名。
“競誇天下無雙艷”第三句寫牡丹芳姿艷質,花光萬裏,是天下無與倫比的。表面上稱贊“牡丹花品冠群芳”“牡丹仙子”甲天下,實際上是對“沖天大將軍”黃巢的極口贊揚,也是人民競誇起義領袖的心聲。
“獨立人間第壹香”最後壹句承上句寫花美,詩人認為牡丹不僅花色絢麗,端正大方,極富大國風度,有“國花”之稱,而且是香飄天下,花香萬裏。又因牡丹開放,時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雕謝之時,故詩人極口贊揚只有牡丹巍然獨立,壹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壹花香。
唐代皮日休《牡丹》原文: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壹香。
譯文:
百花齊謝的晚春,落紅遍地,唯獨牡丹亭亭玉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被人稱作百花之王。牡丹芳姿艷質,花光萬裏,是天下無與倫比的,壹花獨放,是人間第壹花香。
擴展資料
懿宗鹹通八年(867),皮日休登進士第。次年東遊,至蘇州。鹹通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相識,並與之唱和。其後又入京為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黃巢軍下江浙,皮日休為黃巢所得。黃巢入長安稱帝,皮日休任翰林學士。
皮日休出身寒微,盡管其現存著作都完成於參加農民起義之前,但由於深入了解社會現實,了解民眾苦難,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顯明的人文主義色彩。他諷刺黑暗現實,同情人民大眾。
皮日休的遣作有《皮子文藪》,內收其文200篇,詩1卷。他與陸龜蒙並稱“皮陸”,有唱和集《松陵集》。他的詩文多抨擊時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
有學者認為皮日休是“壹位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是壹位善於思考的思想家”。魯迅評價皮日休“是壹塌糊塗的泥塘裏的光輝的鋒芒”。
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為有所為而作。
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壹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以《正樂府》十首為代表;另壹種走韓愈逞奇鬥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
百度百科--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