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更好的栽培效益,大蒜生產除了獲得更高的產量外,還需要獲得更高的品質。在銷售過程中,較大的大蒜等級較高,價格也較高。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充分積累營養物質,獲得較大的大蒜,是大蒜栽培的重要目標。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選擇壹塊好的耕地
選擇三年內沒有種植過蔥蒜類蔬菜,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塊進行種植。在已經種植了蔥、蒜類蔬菜的地塊改種大蒜時,由於連作障礙,大蒜的病蟲害往往比較嚴重,不利於大蒜的健康生長和較大大蒜的生長。
大蒜根為串狀須根,根部種植密集,生長過程中對透氣性要求較高。因此,栽培過程中應選擇土壤結構疏松、透氣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而透氣性差、土質緊實的粘土不利於根系的生長、吸收和運輸功能,也不利於蒜頭在鱗莖膨大過程中因擠壓壓力較大而膨大,容易形成低質產品。
選擇大蒜種子
選擇外觀完整飽滿,重5g左右的蒜瓣進行播種。帶病的蒜瓣播種後容易腐爛,容易造成病菌的進壹步傳播。不完全蒜本身在芽發育時往往較細,生長過程中蒜苗往往較小,大蒜產量也因葉面積小、光合產物少而較小。
過大的蒜瓣(6g以上)播種後會生長旺盛,不僅會遮擋周圍蒜苗導致苗勢不均,還會導致大蒜成型後栽培失敗,因為其生長素水平相對較高。
在選擇大蒜種子時,也要考慮播種時間。如果是秋季冬種,要選擇耐低溫能力強的白蒜。如果是春季栽培或者為了在前期市場獲得更高的價格,應該選擇生長期較短、收獲期較早的紫蒜或紅蒜。如果是生產單頭蒜,也要選擇紅的或者紫的大蒜品種。
合理施肥
大蒜栽培應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遵循“前輕後重”的追肥原則。基肥應以全腐熟農家肥為主,配以氮、磷、鉀營養均衡的三元復合肥。春季返青前無需追肥,或抽薹後施少量高氮高鉀復合肥,此期間施肥總量約占全生育期追肥的40-40%。
有機肥能為大蒜生長提供16種礦質養分,但未充分分解的有機肥會在土壤中繼續發酵,造成燒苗,嚴重影響大蒜的生長,而商品有機肥因含鹽量高,會加重土壤鹽漬化的障礙,使大蒜在生長後期容易拍動而導致歉收。
化肥是滿足大蒜生長需要的重要保證,如氮肥、鉀肥等大量元素,對大蒜頭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入冬前施肥過多,尤其是氮肥過多,會導致生長過快,增加冬季凍死的風險。當蒜苗開始發芽時,對肥料的需求處於最大階段。如果這個時期肥料供應不足,葉片的光合功能不能充分發揮,大蒜在膨大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有機營養,自然難以形成較大的大蒜。
抽薹後,如果不及時補充氮肥和鉀肥,葉片的功能很快就會下降,從地上部分向鱗莖輸送養分的能力也會減弱,同樣不利於蒜頭的形成。
合理澆水
播種水和防寒水要澆足,翻綠水的時間要早,量要小,抽薹水要充足及時,鱗莖膨大水要及時。水是大蒜運輸和轉化養分的載體(即農業諺語“水無收成,肥多收成少”),但大蒜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對水肥的需求是明顯不同的。
充足的底水是大蒜快速發芽,保證幼苗整齊健壯的基本保證。給腳底澆水後,要進行適當的控水,促進根部快速大量生長。越冬前澆足防寒水,可有效防止越冬時凍傷的概率;翻綠水會使大蒜在早春快速生長,從而在生長溫度適宜(不高於25℃)的條件下延長生長時間,有利於提高產量,但水量過大,會因水溫低而影響翻綠速度;抽薹期是大蒜產量形成的關鍵需水期,充足的水分供應是大蒜高效光合作用和增產的關鍵。大蒜抽薹後及時供水可以延長大蒜葉片的功能期,增加光合產物的量,促進營養物質向鱗莖的運輸。
總之,大蒜要形成較大的蒜頭才能獲得較好的等級和栽培效益,這是栽培地選擇、大蒜選種和水肥管理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其中任何壹個因素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大蒜產量下降,使蒜頭難以充分膨大,降低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