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土司被稱為傅玄使或宣威使,由元明兩朝任命。在家裏,他自稱“牧牧”(或者作為壹個有趣的窗簾),他的妻子稱他為“乃爺”(壹個抗德),使他成為最大的奴隸主和整個領地的最高統治者。它由九流、九柱和十三土房、土令組成,形成壹套嚴密的行政制度,統治著全國各族人民。全境有十三溪,每溪有卓為篤,由木之宗和隗鎮的親戚所填,至今仍為漢室所封。牧牧在各溪設官寨,耕者為官戶;所有下級官員都被授予土地,由各族人民耕種,形成奴隸制。水西歸明後,每年進貢給馬。當地四千裏,兵四十八萬,勢力空前。
水西土司的強大影響力引起了明朝地方官員的懷疑。明朝十六年,黔州指揮使馬玉(之作),欲邀邊疆之功,於是對奢香進行了赤裸裸的攻擊,準備遠征。佘湘以民族團結穩定為重,次年在北京起訴,願為西部開發和保護環境而努力。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懲罰馬謖,召回馬謖,冊封佘祥。於是她帶領民眾在洞子片橋(今貴州施秉)、大吾撒(今貴州威寧)開辟驛道,並在隆昌設九驛站,進壹步加強了水西與中央王朝的聯系,逐漸開發了偏遠的貴州西北。明朝朝廷決定每年給三萬石。明末萬歷、天啟、崇禎年間,四川永寧的傅玄使者反叛崇明,攻占重慶、遵義。水西宣威知名友人安邦彥,引誘宣威使者響應,攻占雲南畢節、安順、貴陽、沾益(今宣威),殺死貴州巡撫王三山。明朝動員川滇黔士兵向水西進軍,奢崇明、安邦燕戰死。因為年輕,被迫放棄水外(鴨池河以東)的生活,投降了。明代貴州宣威部改為水西宣威部,仍任命安微為宣威使,並規定不得幹預軍政。安的管轄權和權力被大大削弱。在貴州的歷史上,夜郎和水西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但在漢代以後,古老的夜郎國就消失了。今天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感覺自己是盲人,但水西土司經歷了十多個朝代,跨越了幾千年。其間滄桑巨變,群星更叠,朝代更叠。會消滅多少皇帝?卻又超脫於世,安全無虞,在貴州高原烏江上遊形成了壹個超穩定的土司王朝。回顧水西這段奇跡般的歷史,還是挺耐人尋味的。水西土司有幾個“貴州之最”:建制最早、世襲最久、地域最廣、影響最大。追根溯源,水西土司始於漢後建興三年(公元225年),終於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歷時1474年,從羅店王滿倉開始,到水西使臣。
水西土司始祖源於昆明陸氏,後譯作羅氏。他們住在羅依山,以鑿山通道為職業,長期生活在壹起。根據族譜,這個家族的第壹代是穆琦琦(穆明音近,即歷史上記載的朱明),第二代是齊琦。按其命名習俗,父名在冠前,本名在冠後,與西方習慣不謀而合。在水西歷史上,姬火是壹個劃時代的英雄,他創造了壹個延續千年的土司王國。史書中描述的救火形象,眼睛深邃,身材修長,面龐潔白,牙齒整齊。他註重信仰,善於戰鬥,贏得了大家的支持。水西被載入史冊的第壹件大事就是幫助諸葛亮活捉孟獲。武侯南下的時候,姬火並沒有把孟獲當成敵人,而是主動獻上口糧,像祖師爺壹樣砍斷山道,幫助王師解決問題,幫助諸葛亮制服孟獲,從而維護了壹方的安定與安寧。在我看來,救火更大的意義在於,它為水西後人在處理土司與中央王朝的微妙關系上,樹立了壹個審時度勢的標尺。姬火的貢獻也得到了回報,被封為羅店王,在貴州西部獲得了大片領土。朝廷使其生長於世,肩負著維護壹方穩定的重任,奠定了水西土司的最初基礎。就這樣,壹個土司家族在烏江上遊的野地裏悄然崛起。從第二年到第十九年,他們住在水西。到了第三十八個阿紮爾、第三十九個阿朵、第四十個阿塔的時候,當地民俗信仰鬼神,每年聚集部落拜鬼,選出最強大的部落為鬼主,第五十三個則盜用羅氏鬼主的名義。就這樣,從後漢開始,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兩宋,羅氏接管疆土,興盛壹時。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即公元1278年,羅氏鬼國國主阿紮隸屬於此,被委以撫慰的使命,水西地區正式實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壹種特殊的制度,也可以說是最高統治者的權宜之計。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官員,官職由少數民族領導人兼任。以土治地、民族自治的政策比漢族地區寬松。這就產生了壹個特殊的統治階級:土司。朝廷分為水東和水西兩部分,羅氏鬼的主人仍住在水西,名曰羅氏鬼國。
《明史》有如下記載:“(水安氏)天下有土於水西,作艾崔氏後裔,後有安氏。”“安領海西,宋領海東&;#8226;& amp#8226;& amp#8226;“後來,宋家被皇帝封為秦,作為水東土司。幾十年後,改朝換代,明朝取代了元朝。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水西羅氏第六十四任艾崔投降明朝。元朝的崩潰並沒有影響水西土司的生存和繁衍。從善如流,趨利避害;順應歷史,與時俱進。歷史長河中,真正做到的人有幾個?但可能是水西土司自給自足的策略和安身立命之道。Xi安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巨大,戰爭因為Xi安的加入而升級,壹時間西南地區的土司紛紛響應。水東土司宋萬華也起義,自稱羅店王,占領龍裏。天啟二年(1622)二月,貴陽被安宋統治的十萬兵馬包圍了整整壹年。城中四十萬男女餓死,只剩下兩萬人。天啟三年(1623),貴州巡撫王三山領兵解決貴陽之圍後,安邦嚴領兵回西。在此期間,借助川黔交界的有利地形,奢保安軍打了很多勝仗。貴州巡撫王三山戰死,被譽為“西南第壹武將”的總兵陸琴戰死。奢侈和苦心經營在四川和貴州逐漸成為壹件大事。崇禎元年(1628),明政府讓在成都保衛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朱掌管滇、黔、川、粵、湘五省。朱燮元用了七年時間,集五省之兵,到崇禎七年才在永寧、水西殺了佘崇、佘輝、安邦彥,後來年輕人投降了。奢侈和安全的混亂基本結束了。但為了平息奢安之亂,明政府付出的代價極其沈重。奢安之亂持續了十七年,波及貴州、四川兩省。兩地督撫戰死,省會貴陽、成都長期受困,牽制了明政府西南五省的軍隊。更重要的是,經過十余年的戰亂,龐大的軍費開支對於已經疲於應付北方戰亂和各地農民起義的明帝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比如天啟六年,壹向重視北方戰事的明政府,不得不將最重視的遼東戰事支出從772萬減少到682萬,而平定西南叛亂的軍費卻從400萬增加到500萬。妳可以估算壹下,17年的奢靡之亂,朱家花了多少錢。這樣的軍費開支是明政府無法承受的負擔。戰爭人物的命運走向
這壹代是朝廷賜予的,世襲的永寧傅玄掌管,手中握有英勇善戰的彜族士兵。奢崇明(夷)父子奢殷等人早就有“復興夷國”之心。天啟元年(1621),後金崛起遼東,明軍屢敗。明朝廷為解燃眉之急,征召奢崇明領兵救援遼東,奢崇明趁機派女婿樊龍及其部將張彤帶著兩萬步騎兵趕赴重慶。17年9月,利用校場練武之機,殺死巡撫徐克秋等軍政要員20余人,發動叛亂,占領重慶,攻合江,破瀘州,攻陷遵義(今貴州省),設丞相、五府等官,震動全川。
康熙年間,吳三桂利用手中的權力欺騙朝廷,然後對抗聖旨,消滅水西夷人,再借口消滅烏撒夷部,從而鞏固和擴大了自己在雲貴川的勢力,為後期的反清做準備。在康熙打算退出諸侯的時候,吳三桂終於打出了反清復明的旗號。在進軍中原取得壹定勝利後,他建立了另壹個稱號“大周”,並自己成為皇帝。他死後不久,他的孫子吳世貞繼位,而在此期間,水西夷部穆(土司)的遺孀盧天祥忍辱負重,隱居深山養子。陸天祥因協助和支持康熙朝反抗偽周王朝有功,被皇帝加冕為“柔元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