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種類繁多,表現形式各不相同。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判斷和識別,現將番茄病毒病的田間表現整理如下:
1 .馬賽克類型
葉黃綠相間,或斑駁有濃淡,葉脈透明,葉略皺縮。患病植株比健康植株稍矮。
2.蕨葉類型
植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全部或部分從上部葉片開始變成線形,中下部略卷曲,花冠拉長變大,形成巨型花。
3.條紋類型
它可以發生在葉、莖和果實上,病斑的形狀因位置而異。葉子上有褐色斑點或雲紋;它是藤蔓上的暗褐色斑塊,變色部分只在表層組織,並不深入莖和果實。
這類癥狀常由煙草花葉病毒病或壹兩種其他病毒引起,在高溫強光下易發生。
4.巨芽型
生長在葉頂和葉腋的芽是分枝的或葉線狀蒼白,使芽變大變形,許多病株不能結果,或呈圓錐形堅硬。
5.卷葉式
葉脈發黃,葉緣微卷,小葉呈球形扭曲成螺旋狀畸形,全株萎縮,有時叢生,多數不能提早開花結果。
6.黃色頂部類型
病株頂部葉片呈綠色或黃色,葉片較小,葉片皺縮,中部略突出,邊緣多向下或向上卷起,病株矮化,有不定枝。
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選擇抗病品種。
(2)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
(3)加強栽培管理,早播,使其成熟期進入高溫季節,病害輕;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4)種子消毒。
播種前,種子可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分鐘,用清水沖洗30分鐘,或充分幹燥的種子可在70℃恒溫箱中處理72小時。
(5)化學控制。
及時防治蚜蟲;定殖前噴灑10%混合脂肪酸水溶液或0.5%抗毒劑1水溶液200次,可減輕病毒傷害。常用的藥物有:病毒VC、植物檢疫、抗病毒1等。
在壹定的溫度和濕度下,病毒病原迅速復制,並抑制作物生長、花葉、黃葉、畸形、蕨葉、矮株等病毒病害。
番茄病毒病的癥狀
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叮咬害蟲的口器,如蚜蟲、粉虱、葉蟬等。少部分是由於不規範的生產操作造成的,比如修剪耙草時工具接觸過病株,或者傷口過多。
今天給大家介紹三種市面上比較好用的抗病毒藥物——香菇多糖、氨基糖苷類、鹽酸嗎啉胍,希望能幫助大家在生產中預防病毒性疾病。
1,香菇多糖:
香菇多糖是壹種多糖預防型病毒鈍化劑,屬於微生物來源的低毒農藥。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聚糖,對病毒有抑制作用。它可以通過抑制病毒會計和蛋白質合成來控制病毒增殖;
如何使用:
噴灑:從發病初期開始噴灑葉片,每10天壹次,連續2-4次。
壹般每畝用0.5%水劑150-250ml或1%水劑80-120ml,加水30-60kg混合均勻噴灑。
植株較小的瓜菜選擇低劑量,植株較大的選擇高劑量;重病區應適當增加用藥劑量和次數。
2、鹽酸嗎啉胍:
鹽酸嗎啡是嗎啉類病毒的廣譜低毒藥劑,對植物病毒病有很好的防治和保護作用。
藥液可通過水孔和氣孔進入植物體內,抑制或破壞會計和脂蛋白的形成,從而使病毒失活,阻止病毒的復制過程,起到控制病毒的作用。
如何使用:
瓜類和茄果類蔬菜的病毒性病害:從發病初期起每10天噴壹次,與其他類型的農藥交替使用,連續噴3-4次。
每畝用20%可濕性粉劑200-300克,或20%懸浮劑200-300毫升,或5%可溶性粉劑800-1000克,用45-60公斤水均勻噴灑。
3、氨基寡糖素:
氨基寡糖素是從海洋生物外殼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產物,是通過酶解或微生物發酵提取的低毒殺菌劑。
如何使用:
果樹病毒性病害:發病初期,全株噴施2%氨基寡糖素水溶液100-150倍,每隔10 ~ 15天噴施2 ~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