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佝僂病分期及表現是怎樣的?

佝僂病分期及表現是怎樣的?

提到佝僂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而若是說到佝僂病的分期和癥狀,很多人就不清楚了,但是了解佝僂病的分期和癥狀對於我們預防和治療佝僂病是非常重要的,那麽佝僂病分期及表現是怎麽樣的?什麽是佝僂病分期和癥狀?

1、佝僂病分期及表現

(1)佝僂病初期

佝僂病初期多自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早期常有非特異的神經精神癥狀如夜驚、多汗、煩躁不安等。,枕禿也較常見。同時可有輕度的骨骼改變體征。x線片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幹骺端稍增寬。血生化改變輕微,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

激期常見於3個月至2歲的小兒,其主要癥狀表現為以下幾個方便

1、骨骼表現:頭部。顱骨軟化,多見於3~6個月嬰兒;方顱,多見於5~9個月以上小兒;前囟遲閉,甚至遲至2~3歲;乳牙萌遲,可遲至10個月,甚至1歲多方可出牙;胸廓。肋骨串珠,以第7~10肋為明顯;郝氏溝;重癥佝僂病肋骨軟化;雞胸或漏鬥胸;四肢。手、腳鐲,多見於6個月以後的小兒;腿的畸形;脊柱通常為後凸畸形。

2、肌肉松弛,肌力減弱,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貧血及肝脾腫大。

3、血鈣可稍低,血磷下降明顯,鈣、磷乘積大多低於30。堿性磷酸酶明顯增加,為活動期重要指標。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消失,幹骺端增寬,邊緣不整呈雲絮狀,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加寬。血鈣、血磷均降低,鹼性磷酸酶增高。

(3)恢復期

活動期經曬太陽或維生素D治療後,癥狀消失,體征逐漸減輕、恢復。

x線片可見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加厚。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恢復正常。

治愈標準:癥狀已消失1-3個月,體征減輕或恢復正常,觀察3-6個月無變化。輕、中度者壹般不留後遺癥。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或僅表現有臨時鈣化帶增寬、密度加厚。

(4)後遺癥

後遺癥期多見於3歲以後的小兒。經治療或自然恢復,癥狀消失,骨骼改變不再進展。

x線及血生化檢查正常,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佝僂病能治好嗎

(1)什麽是佝僂病

小兒佝僂病是壹種以骨骼生長發育障礙、肌肉松弛、多汗、易驚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它是壹種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慢性營養缺乏癥,主要是因為維生素D攝入不足和日光照射不足而引起的體內鈣磷代謝異常的代謝性疾病。

(2)得佝僂病的原因

小兒患有佝僂病的因素有很多,具體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維生素D攝入不足:所謂的維生素D攝入不足主要是指外源性的維生素D,這主要是在小兒生長時期攝入的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不能滿足生長發育需要,因此容易造成佝僂病。

2、日照時間不足:內源性的維生素D缺乏主要是由於日照時間不足,因為皮膚的基底層貯存有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為維生素D3,如果日照時間過短就會造成內源性維生素D缺乏,出現佝僂病的癥狀。

3、其它因素:導致小兒佝僂病還可能是由於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小兒生長發育過快維生素D含量無法及時補充而引起的。

(3)什麽人容易得佝僂病

從佝僂病的原因可以得知,對於日照時間不足、厭食挑食的小兒人群是最容易患佝僂病的,其主要人群包括以下幾類:

1、早產兒和出生體重較低(低於3公斤)的寶寶

2.孕期缺鈣的媽媽所生的寶寶

3.哺乳期缺鈣的媽媽所哺育的寶寶

4.少曬太陽的寶寶,是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5.生長發育太快的寶寶

6.吃奶少的寶寶

(4)佝僂病能治好嗎

佝僂病是壹種缺乏維生素D和鈣引起的疾病,如果在嬰幼兒時期發現較早,通過正確的對因治療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往往這種疾病起病緩慢,不容易被發現,壹旦進入後遺癥時期就難以被治愈,導致難以恢復成正常人樣子,從而形成“雞胸”、“龜背”等。

香菇雞

組成:香菇250克,母雞1只。

用法:二者壹起用文火燒熟,每隔3~5日服食1次。

功效:香菇雞可以補精填髓。

主治:佝僂病,生長發育遲緩,出現立遲、行遲、齒遲、語遲,倦怠乏力。

(5)佝僂病要註意什麽

1.忌過量、長期服用維生素D,因其可導致中毒。

2.切忌太陽暴曬,以防紫外線引起皮炎。

3.忌吃糖過多,否則會影響鈣質的吸收,造成小兒體內鈣的缺乏。

4.若伴有慢性腹瀉等腸道疾患,會影響維生素D和磷、鈣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5.不宜疏忽應及時治療。

6.若小兒出現多汗、煩躁,枕部壹圈脫發等癥狀,常為本病早期,不宜疏略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