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景秀麗的雲南元陽多依樹村,100多戶人家的孩子,只有兩個女孩能上初中。孩子們除了課本沒有其他的童書,很多學生連最簡單的橡皮擦、卷筆刀都沒有。大多數遊客看到這樣的場景可能都會深有感觸。壹些有愛心的遊客可能會留下壹些物品給當地的孩子,但壹位名叫朱安的網友在那裏旅行時想得更多:“妳能不能利用大量遊客的力量來幫助這些貧窮落後地區的孩子?”
因此,2004年4月,朱
在風景秀麗的雲南元陽多依樹村,100多戶人家的孩子,只有兩個女孩能上初中。孩子們除了課本沒有其他的童書,很多學生連最簡單的橡皮擦、卷筆刀都沒有。大多數遊客看到這樣的場景可能都會深有感觸。壹些有愛心的遊客可能會留下壹些物品給當地的孩子,但壹位名叫朱安的網友在那裏旅行時想得更多:“妳能不能利用大量遊客的力量來幫助這些貧窮落後地區的孩子?”
因此,2004年4月,朱安在網上提出了壹個名為“多負重壹公斤”的計劃。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每個遊客都被鼓勵在旅行時背上壹些書或文具,帶給沿途貧困的學校和孩子。為了讓這壹切更有效,朱安建立了壹個“多背壹公斤”的網站,收集並提供學校的信息和需求,作為遊客出行前的參考。
“壹公斤很輕,但如果有幾千公斤這樣的重量,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就是這個簡單的概念,立刻得到了旅遊愛好者的廣泛認可。僅通過口口相傳,在最初不到壹年的時間裏,來自廣州、上海、北京的旅行者已經自行組織了20多場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00人。活動遍布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捐贈文具10000余件,圖書3000余冊。面對成績,朱安心中充滿喜悅,但他的行為也受到質疑:“對於遊客來說,每次帶壹點東西有什麽意義?”“對大山來說,每次這點小物質,有什麽用?如果要缺材料,還不如直接從郵局寄。量大,省時。”
這些質疑的聲音困惑了朱安。於是,2004年8月,他再次前往貴州、廣西調研實習。通過與當地老師和誌願者的交流,朱安肯定了自己“每人多扛壹公斤”的行動。然而,貴州小學的文老師在喝酒時無意中說了壹句話:“物質的匱乏還是可以克服的,但真正的問題是觀念和信息的落後。”壹語驚醒夢中人,安豬為自己的無知和短視而羞愧。他意識到“多扛壹公斤”的意義不能只停留在物質層面。旅行者要“攜帶”信息和想法,在與孩子面對面的交流中,拓展孩子的視野,讓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
後來,朱安對“多背壹公斤”的行動指南做了壹些修改。他建議旅行者自備文具、寫有回信地址的信封和郵票,見面時送給孩子,以便長期保持聯系;下載打印壹些夢想卡片,鼓勵孩子寫下自己的夢想;發送旅行故事、照片、夢想卡片等。以便捐助者可以交流經驗...
“我們不強調憐憫和同情。如果說當初的‘多扛壹公斤’只是倡導扶貧,那麽現在的‘多扛壹公斤’更註重平等的精神交流。”朱安反復強調了這壹點。
這種平等交流的快樂也成為了“多扛壹公斤”成員的知識。“其實這種旅行方式最吸引人的就是充滿人情味。我給了壹些小禮物,孩子們給了我們更多的回報,燦爛的笑容和不斷的進步...與其說是我們幫助了這些孩子,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靈感、感動和快樂。這多出來的‘壹公斤’,其實是給自己的。”來自廣州的網友Ansel這樣總結自己從雲南回來後的感受。
目前,在朱安的帶領下,“多提壹公斤”的所有活動和網站都是由誌願者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和維護的。對比他們的影響力,簡直是奇跡。然而,朱安仍不滿足於此。他壹直在嘗試和商業力量合作。他認為:“今天,企業應該能夠做的不僅僅是寫壹張支票。我相信,只有各種社會力量都在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世界才會變得有希望。”“壹公斤很輕,但如果有幾千公斤這樣的重量,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65438+10月12晚上8點,朱安到達成都。他多次來到這個充滿溫暖的城市。“溫暖”是朱安用的詞。他說,成都宜人的環境總能撫慰他焦慮慌亂的心。按照安排,我在壹個燒烤攤前搭起了座位,然後坐下看我姐搖扇子。夜空中慢慢升起白煙,安豬突然莫名其妙地動了壹下:“好熟悉的成都生活啊!”
“下午的時候,我還坐在北京郊區陽光下斑駁的樹下的成都街頭。”從5月到9月,5個月的緊張終於可以放松了。面對震後復雜的救援工作,他們要忍受生活的煎熬,已經三個月沒有出壹分錢。所有全職人員每頓飯只能吃泡面。這些年輕人,帶著壹腔熱血投身公益,艱難的處境壹點點剝去了他們的勇氣。作為壹名經理,朱安既焦慮又無奈。那段時間,因為申請的資金遲遲不到,他們失去了唯壹的支柱。
這是中國所有民間公益組織的常態。作為最底層的執行者,他們往往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向IMF申請是唯壹正確的途徑。遊走於政策之間的民間公益組織,還在默默做事,等待政策的眷顧。朱安和他的“多壹公斤”組織等了四年。四年間,無數民間公益組織轟然倒塌,壹些幸存的民間組織不得不尋求突變。朱安會把“多背壹公斤”進行公司化,註冊壹個合法的公司,運營盈利項目,然後運營公益“多背壹公斤”。這種轉型不僅解決了合法化的問題,也解決了可持續的資金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不改變就只有死路壹條。“如果妳活不到今天,未來是什麽樣子對妳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朱安說。
轉型的收獲是讓朱安走得更順利,但依然困難重重。朱安說,雖然困難重重,但至少已經看到了壹些微弱的希望。成都之行,他會去看看災區人民的生活狀況,還有他們建的有板房的圖書館。此外,他還需要面試幾名專職館員,這不僅是他所在公司的變化,也是“多扛壹公斤”幫助災區的重要壹步。
2004年,“多背壹公斤”首次從公益旅遊入手,向大眾倡導壹種快樂簡單的公益行動。它鼓勵大家在旅行時攜帶少量學校需要的物資,在旅行中參觀學校,同時與農村學生交流,傳播知識,分享快樂。“多扛壹公斤”倡導壹種平等交流、快樂行動的價值觀。它認為每壹個農村孩子都是快樂的、有才華的,公益行動是壹種相互的分享和交流而不是單方面的同情和給予,顛覆了傳統的“同情、憐憫、給予、幫助”的慈善理念。“多背壹公斤”因其人性化的理念,受到了參與者的歡迎,並被廣泛傳播。壹位參與者說:“其實這種旅遊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滿人情味。我送了壹些小禮物,孩子們給了我們很多反饋,燦爛的笑容,不斷的進步,經常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很多啟發和感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是我們幫助了這些孩子,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快樂。這多出來的‘壹公斤’,其實是給自己的。”
隨著對鄉村教育需求的深入了解,“多背壹公斤”也開始嘗試更多的社會創新,為鄉村教育設計規模化的解決方案。2007年,“壹斤多”提出雙子座圖書計劃,以圖書為媒介,讓農村孩子在獲得全新優質圖書的同時,與城市孩子建立聯系,增進了解,共同成長。截至2008年4月,該項目已向農村學生發送了近2000冊全新圖書。經過四年的發展,“多背壹公斤”已經成為用戶合作參與的公益平臺。網站上的所有信息都來自用戶,用戶收集、上傳和維護這些信息。所有的公益活動也都是用戶自發組織參與的。網站“多壹公斤”致力於為用戶的公益行動提供全方位的平臺支持。我們期待,通過這種公眾參與的方式,“多背壹公斤”可以在2065年438+02年底前,為全國5000所鄉村學校提供圖書、電腦、互聯網、教育、師資等方面的系統服務。
在運營上,“多背壹公斤”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公益活動的良性循環。“多背壹公斤”的參與者自發在網站組織活動,走訪學校,行程結束後繼續關註和服務學校;他們也在沿途收集新的學校信息,擴大“多背壹公斤”的學校服務範圍。僅2007年,“多背壹公斤”的參與者就開展了130多項公益旅遊活動,發現新服務學校98所。目前壹斤多服務學校300多所,覆蓋西南及外省著名鄉村旅遊點。
為了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組建了“多壹公斤”的專職團隊,並根據我國現行政策和法律現實,將機構合法註冊為公司。“多載壹公斤”將自己定位為社會企業,即不以盈利為目的,通過商業運營手段實現大規模的社會改善。“多扛壹公斤”的例子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壹個以商業銀行形式運作的組織,幫助了數百萬孟加拉婦女脫貧,並將其模式復制到全世界。“多扛壹公斤”被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持續收集,包括全國近千所貧困學校的信息。在完善各個貧困學校信息的同時,也在傳播貧困學校的信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關註和幫助這些貧困學校。
公益不僅是國家和企業的專利,也是普通人的權利和責任。隨著媒體的鏡頭聚焦在致力於公益活動的愛心人士身上,大家也越來越關註身邊默默做著慈善愛心行動的普通人。2012由新浪微博平臺公益助學微群(微慈善*愛心助學)發起的“尋找助學微星”活動得到了新浪微群平臺的認可,並積極推廣傳播。在網友的熱情推薦和關註下,7月15日選出了三位草根“助學微明星”。他們是90後傳承大愛的王春暉,艾博教母王誌航,堅持助學的田承誌。
王春暉,90後,中國地質大學的壹名普通大學生。作為壹名新生,他已經成為教學界的領袖。他曾經被加多寶資助,現在想通過支教的公益方式傳遞他的大愛。此外,目前,王春暉的公益傳承不是壹個人的戰鬥。他已經是中國地質大學教學界的領軍人物。他在傳承自己對公益大愛的同時,也成功地將個人對公益的堅持變成了群體的堅持。艾博的教母王誌航和北票的學生田承誌,雖然他們並不富裕,但他們都把對公益事業的熱情轉化為幫助山區兒童的實際行動。
他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