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鱘魚產業技術研發現狀是什麽?未來發展前景怎麽樣?

鱘魚產業技術研發現狀是什麽?未來發展前景怎麽樣?

產業技術概況

與其他經濟魚類相比,鱘魚人工養殖起步較晚,而且最初主要用於仔幼魚的增殖放流。前蘇聯、美國的鱘魚人工繁殖技術最早成熟,並出版過壹些較經典的著作。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原蘇聯已完成了閃光鱘、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小體鱘和歐洲鰉(?H.?huso)?等的全人工繁殖和養殖,並進行了多種組合的鱘魚雜交優勢利用。美國鱘魚養殖起步稍晚,但技術創新較快,上世紀末高首鱘(?A.?transmontanus)?的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就已達到全電腦自動控制的程度,同時使高首鱘的性成熟時間較自然條件下的成熟時間縮短了壹半以上,並用來生產魚籽醬。隨後,其他許多國家包括壹些沒有鱘魚自然分布的國家也紛紛加入鱘魚養殖的行列。但整體來說,如果不包含中國,全球鱘魚的養殖年總產量壹直較低,成套的產業技術特別是精準營養技術並未完善成熟。

中國第壹個鱘魚養殖場於?1992?年在大連瓦房店落成,但因經營不善倒閉。1998?年以後,中華鱘在廣東、福建養殖成功,北京、湖北、江蘇、黑龍江等紛紛開展了規模不等的鱘魚養殖。我國學者對鱘魚產業也有過較多的論述。經過?20?多年的努力,鱘魚養殖己經遍及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養殖產量不斷攀升,占據全球總產量?80%以上。與此同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完成的中華鱘物種保護技術、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完成的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分別獲得?2007?年、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種苗、飼料、養殖、加工及銷售等環節的壹些實用技術基本能滿足鱘魚產業的現實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問題還將制約鱘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如種質退化問題、魚子醬及魚肉的品質問題、養殖過程中的氮磷排放問題。

展望

目前中國鱘魚養殖產品主要用於出口,但隨著中國民眾消費習慣的變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對鱘魚的消費會逐漸加大,鱘魚養殖產量有望進壹步提高。目前,中國鱘魚產業實際處於產能過剩、產品滯銷的狀況,如何改善產品結構和品質,同時引導國內消費,是產業面臨的艱難問題。

中國鱘魚產業技術的研發力量歷來薄弱,而且分散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業中,如何整合全國的科技力量,面對鱘魚產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各個關鍵環節,布局創新鏈,是擺在我國政府和鱘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同問題。我國自?2010?年設立農業部行業專項?“冷水性魚類養殖產業化研究與示範”和?2012?年設立工信部?“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重大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之後,2017?年農業部將鱘魚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並設鱘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是壹個新的開端,鱘魚產業的發展也將吸引更多的科技力量參與技術的研發。在國家強調食品安全與環境治理的背景下,基於質量安全和環境協調的鱘魚產業關鍵技術將是未來重點研發方向,其中包括鱘魚高效綠色環保飼料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