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蛋,學名馬鈴薯,別名: 土豆、洋芋、山藥、山藥蛋、地蛋;饃饃蛋、薯仔(香港、廣州人的慣稱)等。為茄科茄屬壹年生草本。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國人叫地萍果,德國人叫地梨,美國人叫愛爾蘭豆薯,俄國人叫荷蘭薯;我國雲南、貴州壹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東北各省多稱土豆。又稱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藥、山藥蛋、饃饃蛋、薯仔(香港、廣州人的慣稱)等。鑒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學者認為馬鈴薯***有 7個栽培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及其附近沿海壹帶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最重要的馬鈴薯栽培種是四倍體種。四倍體栽培種馬鈴薯向世界各地傳播,最初是於 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類型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類型;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等地。馬鈴薯傳入我國只有壹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壹帶引進的。主要在我國的東北、內蒙、華北和雲貴等氣候較涼的地區種植,現在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山東滕州是中國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馬鈴薯之鄉” 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洞口縣位於雪峰山盆地,氣候溫和濕潤,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汙染,生態條件相當好,由於雨多、霧多、氣溫較低特別適宜馬鈴薯的發展,生產高產,優質、無毒的馬鈴薯。馬鈴薯個體均勻、病蟲害少、澱粉含量高、味正、個大、皮薄、色鮮,馬鈴薯食品香甜可口。
山藥,學名薯蕷,別 名: 山藥、懷山藥 、淮山藥 、土薯、山薯、山芋、玉延。單子葉植物,10屬650種,廣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有薯蕷屬Dioscorea 1屬,約80種。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區。栽種者稱家山藥,野生者稱野山藥;中藥材稱淮山,淮山藥、懷山藥等。因其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還可以制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我國主產於河南省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地,河北、山西、山東及中南、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切去根頭,洗凈,幹燥。中國栽培的山藥主要有普通的山藥和田薯兩大類。普通的山藥塊莖較小,其中尤以古懷慶府(今河南沁陽)所產山藥名貴,素有“懷參”之稱,為全國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