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燦爛厚重的陜西菜文化,妳知道多少有關它的故事 ?

燦爛厚重的陜西菜文化,妳知道多少有關它的故事 ?

陜菜是中華 美食 之源,是中國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稱為“中國最有文化的菜”,有人說,壹道陜西菜就有壹個故事,壹道菜就蘊藏著壹種文化。

以陜西宴席上菜為例。客人來之前先上茶點,陜西人叫做“茶席”,“茶席”之後品鑒的是涼菜,涼菜被稱為“酒席”,“酒席”之後上壹道清湯,供客人清洗壹下舌頭,接著上熱菜,被稱為“飯席”。所以,陜西人上菜的習慣是:茶席、酒席、清湯、飯席,最後是幾道小吃、果珍。這種陜菜獨有的講究和上菜的儀式感,已經融匯到各大菜系之中,現在壹說這是來自陜菜,不少人還接受不了。老廚師、老饕餮卻頷首稱是。

陜菜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曉鐘說:“陜菜的長處是文化!陜菜不光是面食,菜品的繼承、挖掘、創新要花大功夫嘞!當下陜菜弱項是品牌運營思維模式不夠成熟。特別是陜菜和文化的融合不夠。陜菜品牌推廣運營意識不夠、視野不夠,好多企業家、廚藝大師不懂如何建立品牌,甚至分不清品牌的概念。”

近些年,在各方努力下,陜菜湧現出眾多的著名品牌、名店和名人,市場拓展走向世界。不可否認,與國內知名菜系相比,陜菜在品牌宣傳推廣和市場開拓發展方面還是有壹定的差距。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轟動了全國,乃至世界。那麽,作為陜西人,不禁要問:舌尖上的陜西又會是怎樣呢?

為什麽與眾不同的陜西菜點蘊含有那麽豐富的文化內涵?融進了那麽多耐人回味、發人深思的典故、傳說以及群眾的聰明睿智和喜怒哀樂?除了陜西擁有悠久的 歷史 ,深厚的文化底蘊外,還與陜西在中國烹飪、中華飲食文化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密不可分。

經過十多年的挖掘、整理、研究和甄別,《大秦 美食 》明確指出:最早涉及中國飲食烹飪理論的典籍是周公所撰的儒家經典之壹的《周禮》,尤其是《周禮·天官》壹章,它是研究西周鎬京飲食及其文化發展狀況的重要資料,也是中國飲食烹飪理論的最早發端。而由秦相國呂不韋及其門客***同編撰的《呂氏春秋·本味》,則第壹次以小說的形式,記載了中國烹飪之祖——伊尹(陜西合陽人)以味論湯的故事,反映了先秦時期烹飪理論的成熟程度,特別是其中有關“五味調和”的理論,為中國飲食烹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像西漢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唐蘇鶚所著的《杜陽雜編》以及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等,更是把中國飲食烹飪理論推向壹個新的水平。而所有的這些成果都出自陜西。

陜西又是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建都的地方,歷時1100多年。為了滿足眾多帝王將相、豪門貴族的需要,不僅陜西本土湧現和造就了壹大批名廚、大師,而且也從全國各地匯集來壹批又壹批烹飪大師,他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研制、開發出難以數計的名肴、名飲、名宴——陜西成了天下名菜、名點、名宴薈萃的地方,成了名廚們最為向往和最能施展才華的地方,使陜西飲食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

陜西菜又稱秦菜,以關中菜、陜南菜、陜北菜為其代表。陜西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烹飪發展可以上溯至仰韶文化時期。雖然八大菜系中沒陜西菜的名字,但其實秦菜是中國最古老的菜系之壹。他的形成發展對別的菜系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壹定影響。秦菜形成要從 歷史 追溯可到古父{(去單人旁)父開拓周原開始。隨著其後周的強大,其飲食逐漸豐富。

秦隴風味總的特色是“三突出”。

壹.主料突出:

以牛羊肉為主,以山珍野味為輔;

二.為主味突出:

壹個菜肴所用的調味品雖多,但每個菜肴的主味卻只有壹個,酸辣苦甜鹹只有壹味出頭(包括復合味),其它味居從屬地位;

三.為香味突出

除多用香菜作配料外,還常選幹辣椒、陳醋和花椒等。幹辣椒經油烹後揀出,是壹種香辣,辣而不烈。醋經油烹,酸味減弱,香味增加。花椒經油烹,麻味減少,椒香味增加,選用這些調料的目的,並非單純為了辣、酸、麻,主要是取其香。烹飪技法,則以燒、蒸、煨、炒、汆、熗為主,多采用古老的傳統烹調方法,如石烹法,至今沿用,可謂古風猶存。燒、蒸菜,形狀完整,汁濃味香,特點突出。清汆菜,湯清見底,主料脆嫩,鮮香光滑,清爽利口。溫拌菜(屬熗法),不涼不熱,蒜香撲鼻,鄉土氣息極濃。燒、蒸、清汆、溫拌,是秦隴風味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式。

大西北, 歷史 上從長安到地中海東岸羅馬帝國和黑海口君士坦丁堡的“古絲綢之路”,由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的發展,形成的許多名勝古跡,也帶來了膳食飲饌相應的發展。

秦隴風味,主要由衙門菜、商賈菜、市肆菜、民間菜和以清真菜為主的少數民族菜組成。衙門菜,又稱官府菜, 歷史 悠久,以典雅見長,如“帶把肘子”、“箸頭春”等。商賈菜以名貴取勝,如“金錢發菜”、“佛手魚翅”等。市肆菜以西安、蘭州等重鎮中心的名樓、名店的肴饌為主,為了招徠顧客,競爭激烈,各有千秋,代表名菜如:“明四喜”、“奶湯子鍋魚”,“煨魷魚絲”、“燴肉三鮮”等。

民間菜經濟實惠,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如“光頭肉片”、“肉絲燒茄子”、“葫蘆頭”等。清真菜,歷經明、清,初具規模,如“全羊席”,聞名遐邇。

秦隴風味的五個組成部分各有特色,但由於市肆菜品種繁多,名廚如雲,占有地理優勢,接觸面廣,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充實提高,始終居秦隴風味的主導地位,對衙門菜、商賈菜、民間菜和少數民族菜的發展,有壹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