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壤肥沃,是各種農副產品的豐富產地,被稱為“京東”。COM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幹鮮果品,“JD。COM栗子”聞名中外。中原地區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被譽為“冀東糧倉”。南部沿海不僅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也是原鹽的集中產區。南浦鹽田是亞洲最大的鹽田。沿海陸地海岸線長196.5公裏,灘塗、淺海開發潛力大。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質地優、分布集中、易開采。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47種。煤炭儲量62.5億噸,是我國煉焦煤的主產區。擁有57.5億噸鐵礦石,是中國三大鐵礦區之壹。還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石灰石和黃金儲備。
風景文化。唐山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戚繼光的“不吃蘇洲”、“老馬識路”、“換桶”等典故都發生在這裏。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裏有許多人文和自然景觀,如長城、仲晶、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這些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地方。唐山菜屬於JD.COM菜,它的特色小吃,如蜜糖、棋餅和萬裏辣扒雞,都很有名。這裏有很多有才華的人。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出生於唐山。成,中國評劇的主要創始人,唐山灤南縣人。中國* * *生產運動先驅、中國* * *生產黨主要創始人之壹李大釗的故鄉是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有創新精神。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開灤礦工的“特殊戰鬥力”精神、西浦的“窮棒子”精神、沙士余的“當代愚公”精神、抗震精神凝聚在抗震救災中。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城,城市功能分區清晰,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汙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100%、97%、65%、83%。都處於國內同城市領先水平。1990唐山首次獲得中國聯合國人居獎榮譽獎,2004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典範獎。唐山交通便利。與北京共建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120多個港口通航,位居全國港口前20位。曹妃甸深水碼頭建設全面啟動。京哈、秦鏡、大秦三條鐵路幹線和靖宇、唐沁、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沈婧(湯山段)、金湯、唐剛、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立交構成現代交通網絡。
經濟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1976地震,唐山在改革開放之初處於恢復建設時期。1986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首次翻番1988。1994實現了第二次翻番;1996進入中國綜合實力50強。2004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606億元。財政總收入6543.8+060.2億元。農業農村全面發展後,果蔬、奶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六大龍型經濟日益壯大,農業產業化開工率達53%。工業形成了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654.38+00支柱產業。機電壹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四大高技術產業群起步紮實。唐山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擁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堿業、唐山陶瓷等壹大批具有優勢的大型骨幹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360家。2004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6543.8億美元+8.2億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市等國家級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04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902元和4083元。
未來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唐山未來發展面臨良好機遇。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成為區域經濟中心。我們決心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勇爭第壹,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和諧唐山,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