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血瘀閉經、經行腹痛、頭痛胸痛、呃逆不止、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潮熱等。
本方以桃紅四物湯、四逆散配桔梗、牛膝制成,其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牛膝能祛瘀,疏通血管,使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清陽;桔梗開肺氣,載藥上行,可合枳殼壹升壹降,開胸行氣,使氣活血;生地當歸合用,滋陰潤燥,祛瘀不傷陰血;甘草調和各種藥物。全方配伍的特點是既分離瘀滯,又解郁氣滯,活血不耗血,化瘀生新。兩者並用,祛瘀行氣,癥狀可愈。
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挫傷及肋軟骨炎胸痛、頭暈頭痛、腦震蕩後精神抑郁。
葛夏逐瘀湯:五靈脂、當歸、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烏藥、元胡、甘草、香附、紅花、枳殼。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膈下氣滯,形成腫塊,疼痛不動,平臥時腹部下墜;長期腎性腹瀉。現用於慢性活動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宮外孕、不孕癥等血瘀氣滯患者。
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與祛瘀藥同用,能祛瘀而不傷陰血。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桃仁、紅花、靈脂破血化瘀,消食化積;與香附、烏藥、枳殼、延胡索混合,行氣止痛;特別是川芎不僅養血活血,還能行氣活血,增強化瘀之力;甘草調和各種藥物。全方藥物多為祛瘀活血類藥物,益氣活血,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破癥散結之功。
少腹逐瘀湯:小茴香、幹姜、元胡、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主治:下腹部瘀血疼痛;或者有腫塊不痛,或者有腫塊不痛;或多或少的腹脹;或者經期腰酸腹脹少;或月經不調,其色紫黑,或有瘀血;或崩漏帶粉紅色白帶,少腹痛等癥狀。
處方中的當歸、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養血調經;茴香、幹姜、月桂樹性溫溫;蒲黃、五靈脂、元胡、沒藥活血化瘀、散結止痛。諸藥配伍,共奏化瘀散結、溫陽散寒、調經止痛之功。
身痛逐瘀湯: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當歸、五靈脂、香附、牛膝、地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風除濕,除痹止痛。主治:瘀血伴風濕,經絡不通,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全身疼痛,久治不愈。
本方用川芎、當歸、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牛膝、五靈脂、地龍活血通絡、解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風除濕;香附行氣活血;甘草調和各種藥物。* * *起到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緩解關節疼痛的作用。
通竅活血湯:麝香、赤芍、川芎、桃仁、大棗、紅花、蔥和生姜。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竅活絡。主治:偏頭痛、持續性頭痛、頭面部充血、脫發、眼痛、酒渣鼻、慢性耳聾、紫色白癜風、牙病、婦女幹血乏力、小兒疳積等。
處方中,赤芍、川芎活血,桃仁、紅花活血通絡,蔥、姜通陽,麝香開竅,黃酒通絡,並加入大棗以緩和芳香藥物的性質。其中麝香味辛溫,因其具有開竅、解毒、活血的特殊功效而作為主藥。與姜、蔥、黃酒配伍,能更好地疏通經絡,疏通氣血運行之路,使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更好地發揮其活血通絡的作用。
總之,五種祛瘀湯中,血府逐瘀湯含有枳殼、桔梗、柴胡、牛膝,能促進胸肋氣滯,具有較好的導血降逆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胸痹。通竅活血湯由麝香、老蔥、生姜等制成。,所以辛香有很好的開竅作用,主要用於頭面部瘀血證。葛夏逐瘀湯由香附、延胡索、烏藥、枳殼等制成。,故具有良好的行氣止痛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瘀血、肝郁氣滯、脘腹脹滿所致的膈兩側疼痛。少腹逐瘀湯以小茴香、肉桂、幹姜為原料配制而成,故具有較好的溫經止痛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血瘀、少腹、月經不調、痛經等癥。身痛逐瘀湯配秦艽、羌活、地龍等。,故多用於瘀血阻絡所致的肢體關節痛或身痛,臨床可合理選用。
#真相來了# #人人健康超級團# #中醫來了# @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