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臨床表現為厭食、饑餓、腹部隱痛、便溏、面色蒼白。調理建議:
1.飲食要規律,少吃冷硬、濃茶烈酒,多吃容易消化養胃的食物,如粥、面食、燉菜、涼拌、炒菜等。
2.服用某些藥物,如理中丸、香砂養胃丸、人參健脾丸等。
3.將疾病分為七個部分。只要配合藥物和食物,保持樂觀的心情,壹個月後壹定能看到療效。
因此,如果妳想調理脾胃虛寒的癥狀,妳應該這樣做:
1.改變生活習慣
(1)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少喝酒,少碰辛辣食物、油炸食品、碳酸飲料。
(2)放松心情,不要大喜過望,也不要過度勞累。
(3)日常生活中註意保暖工作,少吃生冷食物。
(4)不要亂吃鎮痛藥,那是三分毒。多吃止痛劑會導致體質下降,出現脾胃虛寒的癥狀。
(5)堅持每天“八分飽”的健康生活方式。
(6)如有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癥狀,切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接受治療。
(7)每天吃早餐,適當喝牛奶或豆漿。
(8)減少生氣量,否則生氣對脾胃傷害很大。
2.飲食調節
(1)食用食物:性溫味辛,具有健脾益氣、暖胃散寒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羊肉、雞肉、牛肚、豬肚、鏈魚、草魚、荔枝、花椒、韭菜、茴香、芥末、肉桂、幹姜、生姜、花椒、胡椒、茴香等。
(2)忌食:寒性、易損傷脾胃陽氣的食物,如蕎麥、蓧麥、綠豆、豆腐、菠菜、菠菜、茄子、黑木耳、百合、生菜、冬瓜、芹菜、莧菜、茭白、黃瓜、苦瓜、西瓜、柿子、香蕉、枇杷等。
此外,感冒胃痛的人也應忌食綠豆、柿子、生西紅柿、竹筍、蠍子、生瓜、海帶、生生菜、生蘿蔔、生蓮藕、生黃瓜、生紅薯、金銀花、菊花、薄荷、鴨蛋、蛤蜊、空心菜、蕹菜、空心菜。
(3)食療:
①姜粥
將鮮姜、2 ~ 5枚大棗、粳米切片,壹起煮粥,用適量的油和鹽調味。具有溫脾養胃、祛風散寒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惡心、食欲不振、清水嘔吐、腹痛腹瀉、頭痛鼻塞、慢性支氣管炎、肺寒、哮喘、咳嗽患者。如果是用於風寒感冒,去掉大棗加3根蔥。
②茴香包子
茴香菜切碎,去骨去皮,雞肉切碎,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鮮姜汁、花椒粉、味精、鹽、香油,拌勻制成餡;用拌好的小麥粉把面團搟開,把餡放在面團裏,揉成饅頭,上籠蒸20分鐘。熱食。
③幹姜蜂蜜糯米飲料。
幹姜、糯米、蜂蜜。將幹姜、糯米洗凈,研成細粉,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取濃汁,溫時加蜂蜜。早上和下午服用。具有暖胃補虛、止嘔散寒的功效。
④生姜牛奶飲料
鮮姜鮮牛奶。將鮮姜洗凈,去皮,切成細絲,放入容器中加水搗碎取汁,加入牛奶中用小火煮沸。早上和下午服用。有溫養脾胃的功效。
⑤肚絲湯
將牛肚或豬肚洗凈後,用清水煮3分鐘,然後撈出,倒出原湯,再加入清水煨至七成熟,加入適量的鹽、料酒、胡椒粉、茴香,煮熟後再撈出,晾幹至不燙,切絲,放入大碗中,加入三片鮮姜和適量味精,將第二次煮好的湯倒入切肚碗中,以肚不飽為準。
修腳
足療是壹種常見的保健方式,穴位按摩對胃病的治療也很有效。
(1)太陽神經叢
此穴位於足底底部,第二、三趾與手掌的結合處下方,用手能感覺到壹個凹陷。按照從下往上的方向按摩。
(2)胃
位於雙腳大拇趾下第壹關節凹陷處,左右腳按摩方向略有不同。左腳要由外向內按摩,右腳要由內向外按摩。
(3)腎上腺
在太陽叢下面最深處,用手指可以感覺到壹個小凹陷。腎上腺在妳腳底最深的凹陷處,這個反射區很難找到。按摩以壹按壹放的方式進行。
(4)胰腺
胰腺的反射區在腳底內側,胃下方。用手摸,能感覺到壹些微微凸起的顆粒。左腳和右腳按摩是有區別的。左腳由外向內按,右腳由內向外按。
(5)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反射區在足底內側,胰腺反射區下方,膀胱反射區上方。當妳用手觸摸它的時候,妳可以感覺到壹種壓抑感。同樣,按摩的方法是左腳由外向內壓,右腳由內向外壓。
(6)肝膽
肝膽的位置在腳掌的壹半以上,第三、四趾掌關節以下。用手摸,能感覺到壹條長長的凹溝,這是膽囊的反射區。按摩肝膽反射區時,要從下往上按。
(7)胸部的淋巴腺
胸淋巴腺是淋巴的主要開關,位置在腳背的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凹陷處。按摩時從腳外側向腳後跟推。
(8)上身淋巴腺
上身淋巴腺位於雙腳腳背內側,踝關節上方,用手觸摸也有壓抑感。按摩是由外向內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