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蘿蔔葉有什麽作用?

蘿蔔葉有什麽作用?

蘿蔔葉,又名蘿蔔葉(唐草藥)

蘿蔔梗(滇南草藥)、蘿蔔菜(草藥從新)、蘿蔔纓(草藥從新)、蘿蔔釘(現代實用中藥)、蘿蔔釘(草藥從江蘇)。

它來自十字花科植物蘿蔔的根和葉。植物形成蘿蔔條。

冬季或早春采集。風幹或曬幹,現代冷凍幹燥技術保留了最好的營養。

藥材幹燥根發出的葉子,葉柄長而卷曲起皺,羽狀裂片卷曲收縮,通常彎成球狀,黃綠色;質地脆、脆、香。最好是幹、輕、綠、香、不發黴的;黃綠色的葉子已經老化,不宜食用。

性味硬而平。

①滇南草藥:性溫,味甘。

2《本草從新》:性硬,性溫。

③新參飲片:鹹、平。

歸經

①滇南草藥:入脾胃。

②“回春本草”:入脾肺經。

化學成分葉含葉黃素和揮發油,油含α,β-己烯醛(α,β-己烯醛)和β,γ-己烯醇(β,γ-己烯醇)。

適應癥——蘿蔔葉的功效有消食理氣、化痰止咳、清肺利咽、化瘀消腫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吞酸,呃逆,泄瀉,痢疾,咽喉腫痛,咯痰,聲音嘶啞,婦女乳房腫痛,乳房不通,傷腫外治。

①《本草綱目》:蘿蔔、根、葉同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

食療

1.治嘔吐:白蘿蔔葉100g。將白蘿蔔葉搗碎取汁,開水沖服。可治療傷寒或誤食損傷引起的嘔吐。

2.治腹脹胃痛:蘿蔔葉幹20 ~ 30克。將幹蘿蔔葉切碎代替茶葉,用開水沖泡,蓋蓋15分鐘,常飲代替茶水。也可以加入焦山楂30克,煮成茶。消氣,開胃,止瀉。主治食滯所致的胸痛、咳嗽、嘔吐、腹瀉。本品為祛邪之品,氣虛血弱者禁用或少服。

3.治療男女痔瘡,肛門瘙癢,陰部濕疹:醋1500g,蘿蔔幹纓150g。將醋和蘿蔔絲放入鍋中煮沸(下次可加熱至70℃),將醋和蘿蔔絲倒入瓷襯盆中,稍冷卻後,患者可蹲在盆上熏蒸清洗。第二天,把原來的醋和蘿蔔纓加熱,再次熏蒸。每天睡前熏蒸1次,每4-5天更換1次醋和蘿蔔纓。

4.治痢疾:紅蘿蔔纓(即播種時已長出嫩葉,根部已長出蘿蔔),用瓷碗洗凈搗碎,用紗布包好擠出蔬菜汁,飲汁去渣,療效較好,尤其對久治不愈的痢疾、習慣性腹瀉、慢性腸胃炎療效較好。加入新鮮馬齒莧壹起炒,效果會更好。

5.治咳嗽:生姜味辛,微溫,發散寒,溫止嘔。兩者搭配,取汁飲用,不僅能化痰止嘔止咳,還有化痰的功效。

6.痛風的治療:現代研究表明,胡蘿蔔纓中維生素K的含量遠高於其他食物,因此胡蘿蔔纓是人體攝取天然維生素K的最佳食物,可抵抗尿酸鹽結晶,有效防止骨骼變粗。

可食用人群

1.膽結石、尿路結石、尿酸鹽結晶(痛風石)適合食用;

2.有鈣和維生素C缺乏癥狀的人要吃;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和癌癥患者應食用;

3.有痤瘡、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的人要吃;

4.胃酸、胃脹、腸炎腹瀉、急慢性痢疾及便秘患者宜食用;

5.各種感冒、流感、免疫力低下的都要吃;

6.咳嗽痰多的急慢性氣管炎、矽肺都要吃;

7.乳房結塊,乳房脹痛,乳汁不通,月經量少,閉經的都要吃。

食用禁忌

不要與人參、地黃、何首烏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