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賞楓葉的習俗
很多地方都有賞楓葉的習俗,二月霜葉開的名句也是這個季節的習俗,但是寒露節氣裏沒有紅楓葉,要到深秋。“賞”字很重要,它不同於坐在窗臺上或者去街上看樹葉。
北京的美在秋天,秋天的美在香山,香山的美在紅葉。說到在北京看紅葉,首先要提到香山。香山位於北京西北郊西山東麓。這是壹個海拔577米的山區。上面覆蓋著黃櫨樹,霜後呈深紫色。第壹個霜凍季節,象山方圓的數萬畝坡地紅如火。從遠處看,以為是壹片花瓣,但仔細看,就知道是壹片橢圓形的葉子。香山看紅葉最好的地方是森宇樹風亭。從亭中遠眺,山遠坡近,鮮紅、粉紅、猩紅、粉紅,層次分明,宛若夏虹,情趣盎然,是京城著名的秋色勝地。
二、吃花糕的習俗
因為天氣越來越冷,花草樹木很快就要枯死了,所以人們把這叫做“聽天由命”。1999年爬山,還是要吃花糕。因為“高”和“餅”諧音,所以要把餅叫做“重陽花餅”,意思是“步步為營”。花糕主要有“粗花糕”、“細花糕”、“金錢花糕”等。貼上壹些香菜葉作為標誌,中間夾上橄欖、棗、核桃等幹果:有三兩層細花糕,每層夾上更細的蜜餞幹果,如蜜餞蘋果、桃、杏、棗等;錢花餅和細花餅基本壹樣。但很小,像“錢”壹樣,多是上流社會貴族的食糧。
重陽花糕做法:先將紅綠果脯切成絲備用。用紅豆、糖(250克)和大豆油做豆瓣醬。將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取150g,加入紅糖,加水約50g調成糊狀。將剩余的粉末與白糖(750克)混合,加入250克水,充分混合。取壹個餅屜,鋪壹塊幹凈的濕布,放入1/2餅粉刮平,將豆瓣醬均勻鋪在上面,再將剩余的1/2餅粉鋪在豆瓣醬上刮平,然後用開水蒸。蒸汽露出面粉時,將糊漿均勻鋪在上面,撒上紅綠果脯絲,繼續蒸至餅熟,離火。取出蛋糕,用刀切成鉆石蛋糕形狀,用彩紙做壹面小旗子插在蛋糕表面。
第三,賞菊習俗
每個季節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精神氣質的花。農歷九月,又稱菊花月,是菊花月。與大多數春夏開花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節花。霜露越重,菊花越艷麗。中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個階段:“壹階段為鴻雁客;第二,麻雀入水,就成了蚌;三朵等待的菊花開始綻放。”其中“菊花開”是指菊花壹般在這個時候開放。
菊花是寒露季節最具代表性的花,隨處可見。因為臨近重陽節,壹些地區有喝“菊花酒”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叫“菊花節”。古書記載:“九月九日,采菊花、茯苓、松脂,久服,使人不老。”在這個節日裏,爬山賞菊成了壹項高雅的活動。寒露之日,古人還取井裏的水制成藥丸或藥酒,滋補五臟。
說到這個季節的養生,人們可以多喝枸杞菊花茶。在古代,人們會在寒露後用新加入的枸杞洗澡,它可以防止人變老。嫌麻煩的話,泡壹壺酒或者茶,每天喝,也能起到“愉悅”的作用。
第四,攀關
如果天氣轉涼,千年時節開始出現露水,那麽到了寒露的時候,露水增加,溫度更低。此時,我國部分地區將出現霜凍。在北方,已經是深秋的景象,白雲紅葉,偶爾有早霜。南方,秋意漸濃,蟬兒雕零。北京人爬山的習俗更為興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都是爬山的好地方。重陽節將吸引許多遊客。
秋風料峭,細雨霏霏的時候,人們尤其是老年人和流浪者,面對枯死的草葉和枯萎的花木,更容易感到悲傷、憂郁和難過。用什麽方法可以化解秋天的悲傷?秋天爬山是其中壹種方式。我國素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這時,爬山不僅可以追憶往事,陶冶情操,還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工作的煩惱,通過接觸大自然來緩解壓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氣爽,晴空萬裏的季節,登高遠眺,喊幾聲,呼出胸中的汙濁空氣,大有裨益。這是“燒金”、“喜勝憂”的中醫含義,這種攀爬活動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動詞 (verb的縮寫)農耕習俗
寒露日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節氣。寒露天氣對秋收非常有利。有農業諺語:黃煙火要收,魚要收。大豆在寒冷的露天收割,石榴和山楂采摘。寒露桃是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桃左右,故名“寒露桃”。
“九月露天越來越冷,整理土地不要閑著。”秋收之後,除了播種小麥、摘棉花、刨紅薯,還有農活要幹。除了麥田和棉田,其他農田大多閑置。此時氣溫在零度以上,土地沒有結冰,很容易翻耕,利用冬季閑暇養地。同時,埋在地下的越冬蟲和卵也可以在地表晾曬。利用寒露後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低的特點,將害蟲及其卵凍死,從而減少來年農作物的病蟲害。俗話說,“寒露到立冬,寒露過後蟲子會凍死。”
第六,封山習俗
湘南產油桐、油茶的地區有封山習俗,寒露封禁後允許采摘山野。大人小孩都會在這壹天上山采摘茶籽。孩子更大的樂趣是吃“茶耳朵”和“茶泡泡”。
七、酸菜魚習俗
湘西侗族有用寒露制作酸菜魚的習俗。據說這壹天用米酒、鹽、糯米、辣椒面、花椒粉、姜絲等調味品腌制的魚味道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