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沈浸在壹個孩子的奶聲裏(那個奶聲真好聽,好可愛),壹下子就不淡定了...
!為什麽要這樣騙孩子?為什麽我們不能告訴他為什麽我們旅行的時候要戴口罩?為什麽不能告訴他城管的職能是什麽?
是的,他可能不理解,但真的沒必要這麽亂安排。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聽不懂大人講的規則和道理。何必呢?別拘束。
其實並不是。不是孩子不會表達,也不是聽不到我們大人所謂的“道理”。它的關鍵在於——妳能專心聽妳的孩子說話嗎?妳有耐心觀察過孩子嗎?妳能正確評價這個對象與自己交流的能力嗎?妳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幫他理解過事情?
4歲的孩子完全可以交流,只需要壹點耐心,壹點方法。
前陣子我的朋友小米很苦惱的跟我說:“我4歲的兒子,早上洗臉刷牙穿衣都是窮人家的。壹直在床上壹邊穿衣服壹邊玩,起不來。洗臉刷牙洗腳,每次都像打仗壹樣。”“我不能拖。”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
我給她的建議是,讓她找個機會和孩子聊聊,了解壹下孩子的真實想法。我還和她分享了壹次我們“舉辦”的家庭會議,因為我兒子在幼兒園中班的時候不想在學校午睡。
小米是壹個特別願意關註孩子的媽媽。她準備了豐富的零食和小吃,帶著孩子上了她家的屋頂。母子倆舉辦了壹場規模不大卻很溫馨的“冷餐會”。
小米和兒子在樓頂看藍天,吃零食,慢慢聊天。
兩個人都進入快樂輕松的狀態後,她坦誠地告訴兒子,因為每天的穿衣洗漱,她有點生氣(當我們認真誠實地面對孩子時,孩子能感覺到)。兒子壹邊和媽媽說話,壹邊開心的吃著零食。
壹點壹點的,小米終於從兒子那裏了解到了他為什麽不想穿衣洗漱,也和兒子商量了解決的辦法。
整個過程漫長,節奏緩慢。但這也是父母和孩子享受的美好時光。
公交車上的孩子,我猜是因為屏住呼吸,戴著口罩不舒服才反抗的。大人會隨便編個這樣的理由讓孩子“屈服”。就像我們小時候經常被老人警告:再哭!再哭壹次,小熊。瞎子要來吃妳了!
老壹輩人喜歡用恐嚇和威脅來“管理”他們的孩子。但是我們養孩子是為了“管理”他們嗎?不盡然!
孩子是壹個獨立的人,學習、成長、思考是他人生的必然過程。他需要了解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
在成人的世界裏,有很多道理和規則。如果妳直接用成人交流的方式跟他們說,他們真的聽不懂。除了用孩子的語言和相處方式與孩子交流,通過童話故事告訴他們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在遙遠的海洋中,有壹個小島。許多快樂的人住在島上。島上的人善良,善良,好客。他們歡迎所有在島上定居的人。後來島上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大家的生活都有點亂了……”
這是壹個童話的開始。如果繼續講下去,可以幫助公交車上的孩子理解城管的作用。以後,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麽旅行壹定要戴口罩。
通過這樣壹個小故事(不要太復雜),可以把復雜的道理簡單的講給孩子聽。
所以,4、5歲的孩子會交流。他們可以告訴我們他的想法,我們也可以和他們講道理。我們需要的只是壹點愛,壹點耐心和壹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