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詳細來了解下石蛙養殖技術及其註意事項

詳細來了解下石蛙養殖技術及其註意事項

壹、石蛙養殖池建設

1、種蛙池:面積壹般為4~10平方米為宜,池高0.8米,池內水深0.1~0.15米,池內水陸面積比為3∶1,並設有棲息的石穴,池底鋪有較大的鵝卵石,光線陰暗,濕度保持80%,造就壹個理想的石蛙棲息的生態環境,促其生長發育,從而提高產卵率和受精率。

2、孵化池:面積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質清新,pH6~8,並含充足的氧氣即可。也可以用長橢圓形的大臉盆代替。

3、蝌蚪池:面積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陸比2∶1,需遮光飼養,每池飼養壹群同樣規格的蝌蚪為好。

4、幼蛙池:面積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壹般10~15厘米,水陸比2∶1,池內鋪設3~5厘米的小石子,築有石穴,水質好,pH值6~7.5。

5、其他要求:石蛙的各類蛙池池形以長方形為好,池底略為傾斜,排水孔在處使池水能被徹底排幹,池內設水面、陸地、石穴、食臺等物,池上口設網蓋,以防蛙跳潛逃,敵害生物侵襲,進水管安裝在池的上邊,靠近網蓋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堿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養蛙。

二、種蛙選擇

選擇的種蛙體質好壞,是直接影響到產卵的數量還有質量的。我們選擇的種蛙,要選擇身體健壯、個體較大、皮膚光滑而且發育良好的種蛙。要知道選擇好種蛙,是人工繁殖的基礎。

壹般石蛙的產卵孵化的季節是在4-9月份,而5-6月份又是產卵的高峰期,我們要把握住這段時間。

三、石蛙的飼養管理方法

1、種蛙培育:選留作種的蛙在冬眠前應加強飼養,使之膘厚體壯,冬季在溫度達到12℃以上時應保持餵食,減少冬季體內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長和性腺的良好發育。

2、蝌蚪飼養:石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母蛙產卵後,其卵經人工孵化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後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動,也不覓食,到了三天後活動量增加,並開始覓食。

3、幼蛙飼養:幼蛙飼料有蠅蛆、黃粉蟲、蚯蚓等運動性飼料。管理上要註意保持池周安靜、光線暗,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池水深壹般為10/15厘米,水質要求與蝌蚪期相同,禁用含氯自來水,換水視水溫、水質變化定,20~26℃時每天換水壹次,氣溫超過37℃時,水深保持10-20厘米。

4、人工孵化:石蛙受精卵開始發育至蝌蚪孵出階段對外界變化十分敏感,整個孵化過程中應做到溫度適宜、水質無汙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術要求。

5、配種產卵: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種雌雄比例為1:1,種蛙池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5-20只,種蛙壹般在夜間9時後抱對,配種母蛙於清晨4-7時排卵,壹般每次產卵300-500粒,產出的卵在1小時之內盡可能不要攪動,以免卵塊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種蛙配種產卵時要避免幹擾。

四、石蛙養殖註意事項

1、放養的密度,根據蝌蚪的不同體格,放養不同的密度,個頭越大,放養的密度越稀。如果過度的放養,有可能導致水分裏面的養分會不足。

2、餌料的投餵,剛剛出生的蝌蚪體質比較的弱,我們主要給它們吃糊米粥就行,大壹點以後可以使用人工配合的飼料,成年蛙我們可以餵壹些昆蟲等。

3、水質要定期的進行管理,我們要在3-5天之內至少換水壹次,要清除池塘底部的食物殘渣等。

4、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內進行,越冬時水深保持20厘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蓋,保溫等防凍措施。幼蛙冬眠壹般水深為15厘米左右,以不淹沒洞穴為宜,並留有壹定的陸地,遇低溫、冰凍天氣,也應有塑料薄膜加蓋保溫防凍措施,越冬時應保持環境安靜,防禦敵害,防止水質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