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是壹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臺灣稱為蛋塔,“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的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壹個蛋撻便可以成為壹個下午茶餐。我國香港特區的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類似蛋撻的食品。有指蛋撻亦是中國17世紀的滿漢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壹道菜式。
幹蒸燒賣是廣東省地方傳統名點,廣式飲茶中的幹蒸燒賣是茶市必點的人氣點心之壹。屬於粵菜系。幹蒸燒賣是用半肥瘦豬肉、蝦仁、雲吞皮和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料酒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在20世紀30年代,幹蒸燒賣已風靡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之品。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屬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壹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歷史。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雲吞面或叫做餛飩面,雲吞面是廣東省地道的漢族小吃。壹般以雲吞拌面,分為湯面與撈面。是壹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廣州人愛吃雲吞面,壹碗上乘的雲吞面,要有“三講”:壹講面,必須是竹升打的銀絲面;二講雲吞,要三七開肥瘦的豬肉,還要用雞蛋黃漿住肉味;三講湯,要大地魚和豬骨熬成的濃湯。小小雲吞面,承載著豐富的本地元素。
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制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卷成長條,剪斷上碟。腸粉成為不少廣州人早餐必選的食品,它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荔灣艇仔粥是壹道主食,原料為叉燒、魚片、魷魚須、浮皮、海蜇、蛋絲、炸花生、薄脆、蔥花、蕪芫、姜絲、白粥。艇仔粥的由來:“是壹個家道中落的廣州“西關闊少”,他於經濟拮據的窘境中,買了壹只小艇,在荔枝灣做起 了賣粥的營生。以油炸花生米、炸魷魚絲、炸米粉絲、生菜葉絲、海蜇絲、熟豬肚絲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時,就把粥料放入碗裏,臨時加入新鮮魚片,沖入沸滾的味 粥(這種味粥多用雞鴨或生魚的骨熬成),然後撒上芫荽、蔥絲、紫蘇葉,最後加入壹小撮蝦子、幾滴麻油,熱騰騰、香噴噴的端到遊客面前。
沙河粉:為特制的薄片粉。產於沙河鎮。產品潔白透明,體薄柔韌,爽滑可口,烹調方便,可葷可素。既可作街頭小食品,又可作正餐主食,可湯、可炒,或與調料生拌,若拌以肉絲之類,其味更佳。
鹹煎餅別稱菜煎餅,是廣東及山東地區的傳統小吃,又名菜煎餅。是不被人廣泛知道的壹種美味食品。其烹飪方法簡單,營養豐富,口味松軟不粘口,保質期長,便於攜帶,在當地是壹種很受歡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