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和學習文化知識的最佳階段。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學習好,將來在社會上有所成就,這就需要營養和飲食的科學搭配。有強壯的身體和聰明的頭腦。因此,中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壹)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三餐定時吃。
這是保證大腦血糖供應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吃早餐,壹直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少吃”的說法。中學生大腦耐受力低,因為不吃早餐造成血糖低,大腦營養供應不足,對大腦傷害很大。如果餓了,註意力會明顯分散,記憶力下降,思維變得遲鈍。鮮奶最適合當早餐。它不僅含有優質蛋白質,還含有大腦發育所必需的卵磷脂。
還有壹些學生早上不吃早餐或者經常吃垃圾食品。要知道,不吃早餐會造成大腦營養供給不足,嚴重影響早上上課的效果,甚至長期影響大腦的發育。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說明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如果不註意合理飲食,就會導致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足,從而引發很多疾病。比如油炸食品會引起心血管疾病;蘇打可樂飲料會使我們長高;冷凍甜點(冰淇淋、冰棍)會導致肥胖,因為它們含有太多的奶油。希望同學們壹定要合理飲食,早餐吃好,多吃健康食品。
2.攝入足夠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所有組織和細胞的基本物質。多吃瘦肉、雞蛋、魚蝦、牛奶、豆類及豆制品等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這些食物都含有促進大腦新陳代謝的優秀蛋清。比如大豆,不僅氨基酸含量高,還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卵磷脂合成的乙酰膽堿是人腦中的記憶元素,能興奮大腦,提高記憶力。雞蛋中不僅含有卵磷脂,還含有鈣、磷、鋅、鐵和維生素A、D、B等與大腦代謝密切相關的物質。所以學生最好每天早上吃1-2個雞蛋,盡量多吃豆制品。
3.多喝水
水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研究發現,飲水不足是大腦加速衰老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保證身體需要。
4.多吃水果和蔬菜
綠葉蔬菜或橙紅色蔬菜,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c的重要來源,綠葉蔬菜還含有葉酸,能與維生素B12***合成脫氧核糖核酸,促進大腦發育。因此,多吃綠葉蔬菜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重要作用。
5.適當吃點堅果
如花生、核桃、葵花籽等。這些堅果類食物富含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鈣、磷、鐵等。,有利於大腦營養。
(二)生活規律,養成健康習慣。
中學時期,是養成生活習慣的關鍵時候。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生活規律,養成健康良好的習慣,而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要從小事做起。但在平時,壹些小事往往會被忽略。比如扔掉壹個小紙團,倒垃圾的時候不註意垃圾分類,經常吃零食,甚至無限制的玩電腦遊戲。就像隨意扔在地上的飲料罐,對於壹個幹凈的校園來說是非常刺眼的,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垃圾往往不是壹兩件,而是壹堆堆。且不說影響不好,就是給打掃衛生的學生增加工作量,也是對勞動的極大不尊重。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其實只要大家都自覺的去關心環境衛生,大家都會覺得很舒服,很開心。
另壹方面,壹些學生甚至學會了吸煙。這不僅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所禁止的,而且對個人健康和良好品質的培養也是極其有害的。我們早就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吸煙會引起許多肺病和心臟病,這對青少年的身體發育有許多不利影響。這對學習任務大、壓力大的中學生的健康更是有害無益。況且現在買壹包煙也就10塊錢左右,所以對於壹個煙民來說,壹個月至少抽10包煙就要100塊錢。中學生或者消費者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應該節儉不奢侈。這樣,吸煙對任何人都是有害的。
當年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時,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留下了壹句世紀名言:“我現在邁出的壹小步,卻是人類歷史上的壹大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我們的生活。而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壹步,也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基礎。套用美國宇航員的壹句話:“每個人的素質提高壹小步,整個民族的素質就會提高壹大步。”那麽,提高民族素質,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不良生活習慣的成因
1)模仿
習慣來自模仿。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壞習慣是受其他學生和少數老師的影響。壹個隊裏只要有壹個學生不認真做操,旁邊的學生就會慢慢蔓延。老師在學校經常穿拖鞋。老師們經常在來到教室門口之前第二次按鈴。老師在課堂上大聲說抽煙喝酒是壞習慣。但下課後,我總是在學生面前叼著煙,經常向廣大學生暴露自己喝醉的醜陋狀態,等等。
學生在學習期間模仿能力很強,老師和同學的言行很容易被學生吸引和模仿,進而導致壹些不良習慣的形成。
(2)重復
習慣是由重復的行為形成的,是根據自然規律培養的。壹個動作,壹個行為重復n次就會成為習慣。
重復的力量是巨大的。習慣壹旦形成,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會終身受益;反而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了孩子壹輩子。所以,老師要密切關註孩子的壹言壹行,盡可能避免因重復而產生的不良習慣,做好“第壹次”,哪怕是坐姿不正這樣的小問題,也要及時發現,盡量在壹開始就制止。
(3)縱容
很多學生的壞習慣都是在老師的縱容下形成的。學生第壹次做錯事,老師壹定要明確表明態度,制止,否則壞習慣壹旦形成,就很難改掉。
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偶爾的不良行為采取沈默的態度是錯誤的。需要註意的是,沈默也是壹種縱容,是壹種心理暗示。會讓學生覺得這樣做沒什麽不好,於是放手去做,最終成為壹種壞習慣,害人終身。
後天環境和後天教育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教師了解不良習慣的學校原因。從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入手,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學校教育中加以預防,可以大大減少或避免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
遠離壞習慣,養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學校教育會事半功倍,學生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