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氣止痛。沈香味香溫,溫而不燥,有很好的行氣止痛作用。所以治療腹脹疼痛,跌打損傷都很有效。
(1)腹脹、腹痛多因飲食不當、腸胃平衡失調、身體健康所致;或外感寒邪,內客於胃;或憂、怒、氣滯、肝傷、胃脘痛均導致氣滯、腹脹疼痛、溫腐吞酸、惡心嘔吐、大便不暢、苔厚膩、脈沈滑。沈香能行氣,消食導滯,消腫止痛。
(2)跌打損傷:壹切跌打損傷,經絡不通,瘀血,不通則痛。沈香與血藥配伍,可分血消瘀,活血化淤。《藥意》說:“沈香,升於純陽,性重,味辛,氣足。若因跌而痛,可用其為血藥,祛瘀止痛。”
2.下調中以沈香品質下降為主,香味上升消散。入脾胃經,調和胃氣,改善脾氣,溫而不燥,行善不泄。反調,做好事不發泄。在降逆的過程中,對脾胃虛寒,升降失調,嘔吐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胃寒嘔吐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如體內灼熱導致陽虛,或暴飲暴食導致受寒,胃陽受壓,都導致胃氣上沖。嘔吐,胃脘冷痛,四季末輕度發熱,舌淡,脈弱。寒困中焦,胃氣不降,則為嘔吐。沈香暖胃和中;降逆止嘔,祛寒邪,降胃氣,補中止嘔。
(2)霍亂中的邪沈香具有調中、升清、降濁的作用,治療霍亂嘔吐有效。霍亂中的惡習,是夏秋之際感邪所致;有的人因貪涼而眠,寒濕內斂;有的人因為飲食不潔,誤入腐臭之物;因為暴飲暴食,吃生冷蔬果;內外邪合損脾胃,與濁相混淆,致霍亂。癥狀:突然發病。
(3)陽虛便秘,此處陽虛虛弱,或年老體衰,陰內生於胃,陰凝固固,導致陽氣受阻,津液不通,故腸難以運化,以致便秘,大便困難,排泄困難,小便長而清,面色蒼白,四肢不溫,惡熱惡寒,脘腹冷痛,或酸冷背淡,苔白。沈香溫補陽,行氣通便,故有主治。《本馮靜元》雲:“溫而不燥,動而不瀉,扶脾及腎,取火歸本。主大腸之虛秘。”
3.心腎不寐者,多為心腎不交,多因勞累內傷,腎陰虛於下,不能益心,心火只在上,不能交於腎。心腎水火不容。其癥狀包括入睡困難,甚至失眠,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健忘多夢,腰膝酸軟,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沈香沈浮,以其香為主,既升又降,與心腎、吉吉水火有關,故以治為主。《新版本草》說:“溫腎助心的沈香,不用沈香就省事,壹物兩用。”但是,最好是用於心腎,需要花壹筆錢。妳不需要給它澆水。切成片,放在心腎補劑裏服用。"
4.溫腎納氣,沈香有納氣歸元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腎虛、氣喘、咳嗽,多因久治不歸元,以致氣喘虛損,動則氣短,喘過氣來,氣疲汗出,四肢冰涼,面青唇紫,舌苔淡,脈弱。沈香溫而不燥,但不瀝水。達腎,導火歸元。有降氣作用,無破氣之害。是治療腎喘咳嗽的良藥。
5.溫腎暖精的男性性寒,或因先天不足,先天稟賦較弱,或久病重疾,久傷腎臟,或青少年頻繁犯自慰習慣,癥狀表現為腰膝酸冷,陰頭寒,身冷肢冷,臣倦神疲,便溏陽痿,舌質淡胖,脈沈細。沈香溫補腎陽,溫瘦肉液。《日華子本草》說:“益精壯陽,暖腰膝,祛邪。”因此,主治。
6.補陽除痹“沈香,升於純陽,散於辛味,猖於氣,故有通達天地,溫通臟腑,舒筋除痹之功”。
(1)寒風麻痹,關節衰竭,勞而汗出,內虛則氣崩,或因虛而風眠、邪侵時,導致血氣阻陰,身體局部麻木,脈微緊,總因內虛邪入,血氣阻陰。陳溫活血化瘀,祛邪除痹。所以醫學意義上說,“香能溫養臟腑,護衛氣機。若寒濕凝滯於下,則能舒筋活絡,善於驅邪。”
(2)濕風皮癢,多因食肥甘,辛辣而富,使體內積濕,再感風邪,使風濕相搏。風大的時候癢,所以撓不到;潮濕導致水瘡、丘疹、流水或糜爛。沈香的香味散風,苦味幹濕。當濕氣被移除時,瘙癢就會停止。
7.沈香、木香、丁香、檀香的鑒別與應用,均為辛、香、溫、舒、止痛之品。而沈香專治吸收真氣,部分治療腎陽虛、脾虛、風寒之癥;木香專調氣滯,治脾胃氣滯;丁香專治感冒,同時治脾胃虛寒;檀香專為升上焦,治胸膈寒凝氣滯之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