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缺維生素D會引起什麽?吃那些食物?

缺維生素D會引起什麽?吃那些食物?

維生素D,對於每壹個寶媽來說,都不陌生,因為生完寶寶出院的時候,醫生壹定會囑咐妳半個月後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但對於為什麽要及時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卻不是每個寶媽都知道的。那麽維生素D到底有什麽作用呢?如果缺乏後,我們體內會引起什麽問題?有該多吃哪些食物來補充呢?

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有什麽作用?

維生素D,在體內的首要作用就是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和腎臟對鈣磷的重吸收;當血鈣不足的時候,還能與甲狀旁腺協同,促進骨骼中鈣的溶解,維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對中樞神經系統中鈣濃度的穩定和中樞神經的功能活動也是有重要的意義;還能參與淋巴細胞的活化,調節免疫力等生理功能。

寶寶缺了維生素D會怎樣?

對於維生素D來說,是我們很容易缺乏的壹種脂溶性維生素,不同年齡的人群對於缺乏維生素D所導致的癥狀還有所不同。

佝僂病:

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和骨骼的變化。早期表現為多汗、夜激怒等,可持續數周倒數月,頭部出現囟門邊緣軟化、閉合延遲;嚴重時出現方顱,還會影響到出牙晚,甚至1歲左右才開始出牙,3歲左右乳牙才長齊,嚴重還可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釉質發育不良;甚至肋骨出現串珠、雞胸X或O型腿等癥狀。

佝僂病常發生與3歲以內的寶寶,壹般會伴隨營養不良、神情呆滯、條件反射建立遲緩、走路晚、低血鈣。但對於較大的孩子還可出現骨痛、骨變形等癥狀。

骨軟化癥:

骨軟化癥常出現於成人,尤其妊娠多產的婦女和體弱多病的老人,主要出現骨痛、肌無力、骨壓痛、。發病初期不明顯,常在腰部或下肢不確定部位偶爾出現。但肌無力是維生素D缺乏的重要表現,初期表現為上樓或久坐起來時吃力、嚴重時行走困難、甚至出現特殊步態,稱之為“鴨步”或“企鵝步”。再嚴重下去就會導致脊柱壓迫性彎曲、身材變矮、骨盆變形等癥狀。

成年人在維生素D缺乏時可出現骨軟化癥,特別是懷孕期、哺乳期和老年人、出現骨骼軟化、變形、易折斷;嚴重時出現骨骼脫鈣、骨質疏松,有自發性或多發性骨折。

多吃哪些食物可以補充維生素D?

很遺憾,維生素D與其他營養素不同,別的任何營養素只要飲食安排合理都能獲得身體所需,但維生素D不行,植物性食物中除了蘑菇和蕈類食物含有維生素D2外,別的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有,動物性食物中含量活性比較好的維生素D3,以魚肝和魚油含量最多,其次是雞蛋、牛肉、黃油和深海魚,人乳和牛奶含量也很少。

好在我們的的表皮和真皮內含有7-脫氫膽固醇,經陽光或紫外線照射後能自我合成前維生素D3,然後轉化為具有較好活性的維生素D3 。只是合成量與季節、維度、紫外線強度、年齡、暴露皮膚的面積和時間長短有關。

如何帶寶寶曬太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按照我國嬰兒的穿衣習慣,僅暴露面部和前手臂,每天在戶外活動2小時即可維持血液中維生素D3在正常範圍,預防佝僂病的發生;但老年人的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量較低,加上衣服穿得多,接觸陽光照射面積小,自我合成量不足,在寒冷的冬季80%的老人都處於維生素D缺乏的邊緣。而較小的嬰兒受皮膚尤其真皮比較薄,加上生長快速,需要量多,也是容易缺乏的人群,尤其北方地區。

那怎麽辦呢?前面說了,食補不靠譜,那怎麽辦呢?那就回到文章開頭了,補充維生素D的營養補充劑。根據不同月齡選擇適合該月齡的維生素D,最好選擇維生素D3的產品,活性更好。壹天壹粒,隨餐或者餐後半小時內服用,能更好地結合奶和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促進吸收和利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