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湯 來源《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卷二。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15克 細辛(去苗) 防風(去叉) 人參 幹姜(炮)各18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末,用酒調下6克。 主治五臟中風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動。
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參6克 白術12克 芍藥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用溫經助陽,祛寒除濕。 主治少陰陽虛,寒濕內侵,背惡寒,身體骨節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沈者。 方論方中重用炮附子溫經壯陽;人參補益元氣;茯苓、白術健脾化濕;芍藥和營止痛。諸藥合用,***奏溫經助陽,祛寒除濕之功。
附子湯 組成附子1枚(重7錢,炮,去皮臍)。 來源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引《孫用和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主治霍亂,大瀉不止。 用法上為末。每服4錢,水2盞,加鹽半錢,煎取1盞,溫服,立止。
附子湯 組成附子(炮)1兩,獨活1兩,防風(去苗)1兩,川芎1兩,丹參1兩,萆薢1兩,菖蒲1兩,天麻1兩,官桂1兩,當歸1兩,黃耆半兩,細辛(去苗)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術半兩,甘菊花半兩,牛膝(酒浸)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 來源《宣明論》卷壹。 主治腎臟風寒濕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 用法上為末。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附子湯 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幹姜1兩(炮裂,銼),赤芍藥1兩。 來源方出《聖惠》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壹四○。 主治傷寒大熱,汗出熱不去,腹內拘急,四肢厥冷,並下利。 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附子湯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幹姜(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石膏(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1兩,芎?6?71兩,柴胡(去苗)1兩,當歸(酒浸,切,焙)1兩,人參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20枚,細辛(去苗葉)1兩。 來源《聖濟總錄》卷七。 主治風曳,手足不隨,身體不能俯仰。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服5錢匕,水、酒***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以上這些都是附子湯,因配伍不同而功效也有不同。 附子有毒,壹般大量服用會令人中毒死亡,而您所說的附子湯便是如此,其配伍中附子用量極大,會令人中毒死亡的。以上便是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回答,謝謝。